1 / 5
文档名称:

中国建筑史课程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建筑史课程论文.doc

上传人:drp539602 2015/9/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建筑史课程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建筑史课程论文
——辅修建筑学专业
学院:冶金学院
班级:材成1003班
学号:100820329
姓名:雷宁宁
1、中国的佛塔
摘要:中国的佛塔造型源自印度,早期的佛塔是一个半圆形的大土冢,完全是坟墓的形式。一般立在寺院中的塔是由复钵式发展、演变而来的。按照建筑形式分,中国佛塔可以分为楼阁式塔、复钵式塔、密檐式塔以及金刚宝座塔。关键词:佛塔;楼阁式
汉代,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塔的建筑在后汉末年,就已经风行全国了。据《后汉书》记载,汉末三国时期,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有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这些描述真实地记载了当时佛塔建筑的宏大与华丽。佛塔随着佛教自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工匠们将印度原有的覆盆式的塔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的楼阁相结合,便产生了楼阁式的佛塔。继而由楼阁式衍生出密檐式塔。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便派生出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佛塔。并且佛塔的内容还被延伸,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一般来说,不论佛塔是什么形态、大小如何,它的基本造型是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的。塔基有四方形、圆形、多角形。塔身以阶梯层层向上垒筑,逐渐收拢。在中国,若论塔的数量和它们形式的多样,风格的丰富,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各种极富有建筑装饰美感的塔,与山川、河流、村落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楼阁式塔的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这种塔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悠久,形体最高大,保存数量也最多。最早的楼阁式塔见于南北朝的云冈和敦煌石窟的雕刻中。隋唐以后,多用砖石为建塔材料,出现了以砖石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它们的特征是,每层之间的距离较大,塔的一层相当于楼阁的一层,各层面大小与高度,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整体轮廓为锥形。楼阁式塔的平面,唐代为方形,宋、辽、金时代为八角形,宋代还出现过六角形。明、清时代仍采用八角形和六角形。塔的结构,唐代为单层塔壁,中空,内部呈筒状,设木楼梯、楼板。宋、辽、金各代均在塔的中心砌“砖柱”。柱与塔壁之间为登临的楼梯间或塔内走廊。底部设简单台基,宋以前多不用基座。塔身每层都砌出柱、额、门窗。唐代用方柱和八角柱。辽、宋多用圆柱。早期着名的楼阁式塔如西安大小雁塔、杭州六和塔、银川海宝塔、四川泸州报恩塔、河南卫辉市镇国塔等等。(1)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在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国内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之木塔。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木塔位于佛宫寺中轴线的中部,塔的后面是大殿,构成了以塔为中心的寺院布局。,其中塔刹高达10米。塔的底层平面是八角形,,是古塔中直径最大的。塔建在一个外包砖石的夯土高台上,台子高4米多,分上、下两层,下层方形上层是八角形。在高台上建木结构塔身。塔的第一层南面开塔门,进门迎面有一尊高约10米的释迦像,顶部是精美的藻井。门洞两壁,门额和内槽壁上都绘制了壁画。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2层转台基上,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底径30m(图1)(课本176页图5—26);高9层(外观5层,暗层4层),。底层的内外二圈柱都包砌在厚达1m的土胚墙内,檐柱外设有回廊,即《营造法式》所谓的“副阶周匝”而内、外柱的排列,又如佛光寺大殿的“金厢斗底槽”。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