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起跑线》观后感 1.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起跑线》观后感 1.docx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19/1/1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起跑线》观后感 1.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起跑线》观后感《起跑线》,印度片,其话题性再次引起国人的注意! 中国有一句很热门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这条“起跑线”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中国人认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具备强大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机制中获得先机与优势。换言之,中国人认为,教育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印度虽然与中国文化迥异的国家,但也认同这个观点。《起跑线》讲述的就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名校的故事。影片的一开始,丈夫拉吉曾质疑是否有必要挤破脑袋让女儿上名校,妻子米图非常激动的表示,“我们不能让皮雅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因为她觉得正是因为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他们才只能待在中产阶级,接着她又表示,好的学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语教育,而英语在印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这段对话,剖析了印度社会重视教育的根本原因: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取得优势,爬上更高的阶级。这和中国人理念中的“起跑线”,可以说,是不谋而合,而中国人认为“教育可以决定命运”中的“命运”,其实就是印度口中的“阶级”,命运越好,阶级越高。于是,拉吉和米图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抢夺起跑线的行列中,在期间,他们遇到了不计其数和他们一样的父母,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可谓是不辞辛劳。拉吉第一次为女儿报名时,缺乏经验,结果排在了很后面,因为很多家长都提早排队,有的甚至凌晨12点就来了,为了确保位置不被抢走,甚至就地睡觉,用矿泉水瓶子接小便,这阵仗,堪比中国春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吃了这么多苦头,往往还是无功而返。好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住在学区房,孩子的父母还要接受各种考核,除了学历、职业等硬性指标,父母的谈吐思维、衣着品味等等也要纳入考量,考核由笔试和面试两关组成,非常严苛。不难发现,这些入学条件,都和孩子本身的资质无关,第一关看父母的经济实力,第二关看父母的各项素养,所谓的招生,看起来更像是在招学生的父母,确切的说,是筛选出哪些孩子的父母来自上层阶级。于是,来自中产阶层的拉吉夫妇,花重金搬进了学区房,并开始了一系列假装上流人士的行动,简直是洋相百出。不擅长英语的拉吉,答题时频频出错;不懂时尚的米图则在衣着搭配上,被诟病充满的乡土气息;两人出席高级派对时,显得和四周格格不入...... 一番烧钱又费力的奔波后,拉吉的女儿皮雅还是被学校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就是,“学校不想录用店铺老板的孩子”(拉吉是一家服装店老板),因为“店铺老板”不是学校想要招收的上层阶级。如果说,重视教育的理念和不惜一切为孩子求学的心情,让中国观众觉得有共鸣的话,皮雅入学时,校方对父母的严苛考核,则让中国观众觉得扎心了,因为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新气象,孩子由于父母“不够格”而无法进入好的学校,正逐步成了一种隐患。中印两国秉持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相信教育可以塑造个人品质。然而,这种根据父母阶层来决定孩子能否入学的做法,则妥妥的就是出生论,变相的认为,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决定孩子也将是什么样的人,完全否定了教育对个人品质的塑造。如此,我们口中的“起跑线”就不再是孩子所接受的教育,而是孩子所出生的家庭,进而,社会竞争机制也就荡然无存,中下阶层的孩子一出生就输了。没有公平可言!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印度政府规定包括名校在内的每所学校,必须有25%的入学配额,留给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