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9 年 1-5 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
2009 年 1-5 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
一、09 年汽车工业走势
1、总体评述
A. 五月回顾
乘用车拉动汽车高增长。
在前两个月屡创新高之下,5 月乘用车市场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由于 09 年持续的需求旺盛,前期
乘用车增长的瓶颈主要在生产供应环节,在零部件供应逐步跟上的情况下,终端零售得以稳健的高增长,
从而出现终端零售在 4-5 月持续高位的历年少有的特征。5 月的高增长是在工作日较同期减少的情况下取
得的,按工作日计算的增速又超过 4 月,说明市场的增长动力没有明显的衰退迹象。
前期乘用车增长的瓶颈有二个,1 是产能,增加员工和采取技术措施后,已经能满足市场需要,到年
底广义乘用车月产能将达到 100 万辆以上;2 是供应链,由于不断追加订货,这个问题基本解决。5 月份的
工作日仅有 19 天,产量仍略小于零售数加出口数 2 万辆。由于从去年 12 月到今年 5 月底,国内零售量加
出口量之和比产量高出 30 多万辆,另外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净增量预测为 200 万辆左右,厂家和经销商要
增加的库存周转车最少也要 20 万辆,虽然 5 月份厂家进一步加快了生产节奏,但厂家和经销商的库存低的
状况没有得到扭转。
B. 6 月市场预计
6 月市场仍有较好的增长基础:1、6 月工作日有 22 天,带来厂家生产产能的充分释放。2、6 月的就
是上半年结束,经销商又会多提车,以便拿到较高的销车提成;3、北京、上海等地实施的黄标车置换等也
会带来增量。4、6 月部分新车投放又是促进市场增长的重要主力。
但 6 月也有增速难以进一步提升的影响因素:1、受 08 年 5 月汶川地震的影响,08 年 6 月新车投放较
多,因此基数较高。2、08 年 7 月国三标准实施带来 6 月的销量稍高。3、09 年 6 月的厂家产品调整也基本
完成,经销商库存逐步补充到位,因此增量潜力减小。
从 6 月初的状态看,市场走势特征已经改变,需求拉动厂家销售的特征已逐步改变,市场压力逐步体
现。
C. 09 年汽车行业效益增长有保障
5 月的狭义乘用车厂家销量高增长,同时 5 月零售又创出新高,这对汽车行业效益的提升具有重的贡
献,09 年汽车行业效益改善的大局已定。
网址::010-86825132 86822962 邮箱:800@ 1
2009 年 1-5 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
商用车企业的 08 年效益增长是建立在重卡等的欧三排放标准提价基础上的,而且 08 年前期的原材料
价格高涨同步带来利润的高增长,这是不稳健的。09 年的 3 月以来的狭义乘用车高增长和中档以上车型的
逐步复苏,尤其是轿车销量高增长实现了规模效益的大幅提升,高档轿车的销量回升对利润提升贡献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4 月以来的汽车整车产值已经恢复增长,09 年的汽车效益增长有把握。
D. 09 年高增长已经确立,但仍需理智对待
前期的私车普及比例不高,工商务和出租等比例较高,加之升级换车的数量较多,因此乘用车市场走
势类似工业品销售和家庭耐用消费品的走势组合。近期的私车市场火爆必然带来私车消费的比例提高,导
致乘用车消费的季节规律和节假日规律等日益明显,此次的 5 月热销就是家庭购车的体现,由此未来可能
出现淡季的销量下滑较大,形成起伏波动较大的私人购物特征。
E. 市场的潜力有多大
乘用车市场的潜力首先是普及率低带来的增量机会,目前国内的普及率仅有 40 台/千人,北京的普及
率也不高。09 年的北京市场销量增长达到 2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 50%左右。
这短时期的高增长对车辆保有水平的提高贡献并不大,而且新增车辆的月均行驶里程普遍较短,对环
境污染也小,环境社会能承受。
个体就业群体的增大很快。从出口到内需的转变首先就是人的工作岗位的变化,个体户和小生意增加,
导致车辆需求爆增。
城市化进程对中小城市的私车刚性需求大。独生子女的财富带来车辆普及的提速,当形成风气时,其
力量更大。
09 年的增长应有保障,2010 年的高增长较难,但经济回暖会有改善增量。
F. 2009 年汽车市场将在 1100-1150 万辆
根据乘联会分析,2009 年中国汽车销量肯定超过 1100 万辆,1100 万是在 4 月末作出的判断,目前趋
势还要突破较多,我个人估计如果环境不发生严峻变化,1150 万台也是有机会的。其根据是:1、今年前 5
个月的累积汽车批发销量,折合全年销量就已经超过1100 万辆。2、政策从实施到市场高峰的滞后期为 2-6
个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