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吸虫病 前后盘吸虫.ppt

格式:ppt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吸虫病 前后盘吸虫.ppt

上传人:164922429 2015/9/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吸虫病 前后盘吸虫.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节前后盘吸虫病
病原体:
宿主:牛、羊、鹿等反刍动物
寄生部位:瘤胃和胆管中
病原体形态
生活史
流行病学
病变
鹿前后盘吸虫(Paramphistomum cervi)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防
前后盘科的各种吸虫:
前后盘属(Paramphisomum)
殖盘属(Cotylophoron)
腹袋属(Gastrothylax)
菲策属(Fischoederius)
卡妙属(Carmyerius)
代表:鹿前后盘吸虫(Paramphistomum cervi)
病原体形态
鹿前后盘吸虫呈圆锥形或纺锤形,乳白色,~×~。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亚末端,口、腹吸盘大小之比为1:2。缺咽,肠支伸达腹吸盘边缘。睾丸两个,呈横椭圆形,前后排列于虫体中部。贮精囊长而弯曲。生殖孔开口于肠支起始部的后方。卵巢呈圆形,位于睾丸后侧缘。卵黄腺发达,呈滤泡状。
鹿前后盘吸虫
虫卵呈椭圆形,淡灰色,
大小为125~132×70~80μm。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瘤胃,虫卵随粪便排至外界,在水中孵出毛蚴(约2周)。毛蚴钻入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如扁卷螺),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从螺内逸出螺体,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牛羊等反刍动物吞食含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囊蚴在肠道脱囊,童虫在小肠、皱胃和其粘膜下组织及其胆管、胆囊和腹腔等处移行寄生,经数十天到达瘤胃,在瘤胃内发育为成虫(约3个月)。
1、分布:在我国广泛流行,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多
为混合感染。
2、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当地气温和中间宿主的繁殖发
育季节以及牛羊等放牧情况。南方可常年
感染,北方主要在5~10月份感染。多雨
年份易造成本病的流行。
3、宿主:牛、羊、鹿等。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