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方剂学·总论.ppt

格式:ppt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方剂学·总论.ppt

上传人:zbfc1172 2015/9/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方剂学·总论.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总论
全国统编《方剂学》教材(第六版)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
的关系
(2)常用治法
二、方剂
的分类
四、


五、煎药法
与服药法
(1)煎药法
(2)服药法


三、方剂的组成
(1)组方原则
(2)组成变化
方剂与治法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
法”。
二、常用治法
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等八大治疗方法。
常用治法
名称
基本含义
适应范围
立法原则
汗法
吐法
下法
和法
指通过发汗以开泄腠理、调畅营卫、疏散肌表外邪的治法。
通过涌吐,从而排除胃脘上停痰、宿食、毒物的治法。
指荡涤肠胃,泻下有形实邪的治法。
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祛邪安正的治法。
1、表证;
2、麻疹初起疹出不透,以及水肿、疮疡、痢疾等初起而具有表证特征者。
1、痰涎壅塞咽喉证;2、顽痰停阻胸膈证;3、宿食、毒物停滞胃脘证。
凡宿食、燥粪、水饮、瘀血等有形实邪停积胃肠所致之证。
1、少阳证,2、肝脾失和证,3、肠胃不和之寒热做杂证。
《素问》“其在皮者,汗二发之”是汗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素问》:“其高者,引而越之”是吐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素问》:“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是下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八法一览表(一)
名称
基本含义
适应范围
立法依据
温法
清法
消法
补法
通过温散里寒,回复阳气以治疗里寒证的治法。
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治法。
通过消导与散结作用,使有形邪结渐消缓散的治法。
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及扶助正气治疗虚证的治法。
1、中焦虚寒,2、寒凝经脉证,3、寒甚阳衰之亡阳证。
1、热扰气分证,2、热伤营血证,3、热毒炽盛证,4、脏腑里热证。
瘀血痞积、痰结食滞、饮停湿阻、疮结虫积等所致之证。
各种正气亏虚之证。
《素问》“寒者热之”,“治寒以热”是温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素问》“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是清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素问》“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是消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素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等,是补法的理论依据。
八法一览表(二)
方剂的分类
一、病证分类(包括脏腑分类和病因分类)
二、组成分类
三、治法分类(亦称功能分类)
如:《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外台秘要》、《普济方》等《备急千金要方》、《医部全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代表著作。
如:《内经》所创“七方”说,《祖剂》均按组成分类。
如:徐之才所创的“十剂”,《景岳全书》的“八阵”,以及《医方集解》的分类等。
方剂的组成
组方原则
组成变化
药味增减
药量增减
剂型更换
君臣佐使
组成原则
君药
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药力居方中之首。
臣药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之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针对兼病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佐助药
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佐制药
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
制约君、臣药的烈性。
反佐药
性能(味)与君、臣药相反而作用相成之药;
防止拒药现象之药。
使药
引经药
引诸药以达病所之药。
调和药
调和方中诸药作用之药。



1、麻黄
君药,辛温,发散风寒,兼宣肺平喘。
2、桂枝
臣药,辛甘温,助麻黄发汗解表,又能调和营卫。与麻黄同用,使放寒祛,表气和。
3、杏仁
佐药,苦温,苦降肺气,合麻黄宣肺以利平喘,温助麻、桂散寒。
4、炙甘草
使药,甘温,调和诸药,并缓麻、桂发汗太过之性。(佐制)
[例如]:
组成变化
药味增减变化
(一)
药量增减变化
(二)
剂型更换变化
(三)
组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