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曾祖父邓心早,生卒年不详,字容安。四川广安姚坪里(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人。祖父邓克达,生卒年不详,一生务农。祖母戴氏,生不祥,卒于1926年,家庭妇女。父亲邓绍昌,字文明(1886年-1936年)清末就读于成都法政学校,回乡后曾在协兴场北山小学教过书,担任过县团练局长,协兴哥老会掌旗大爷。生母淡氏,生年不详。卒于1926年,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淡家坝人,邓小平生母。继母夏培根,生于1902年,嘉陵江船工的女儿,淡氏辞世后与邓绍昌续弦,邓小平继母。大姐邓先烈,生于1902年,家庭妇女,卒于1997年,生前常住重庆市。弟邓先修(邓垦),早年投身革命,中华人民共和、湖北省副省长、中共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弟邓先治,又名邓蜀平,长期在贵州工作,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弟邓先清,一直在四川成都工作。妹邓先芙,早年毕业于西南军政学校,长期在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从事机要档案工作,四川省政协委员,已退休。妹邓先群,生于1935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群工部部长,少将,现已退休。妻张锡瑗,生于1907年,河北省房山县良乡人,1924年在河北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到北京,认识了李大钊、赵世炎等党的领导人,并加入中作业同学相识,1927年回一道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于1928年结婚。30年初死于难产。妻金维映(1904年-1941年)原名金爱卿,又名志成,阿金。浙江舟山人。青年时期,在定海女子小学校校长介绍下结识了瞿秋白、项英、杨之华、林育南、李求实等共产党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为中共定海小组成员,在舟山领导了盐民运动,被宁波地委领导誉为“定海两女将”之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后被保释奉命到上海以小学教师作掩护,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江苏省委妇委的工作。1931年春夏间,调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于都和胜利县委书记。1931年冬和邓小平结婚。1932年3月,中共临时中央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推行“左”的冒险政策,开展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峻)、古(柏)的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被迫与邓小平离婚。1933年冬,任中央组织部组织科长。1934年10月和红一方面军的29位女战士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复任组织科长。由于长期紧张和恶劣环境,身体受到严重损害,组织安排赴苏联治病。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所住的莫斯科近郊那家医院,未能及时撤退,不幸牺牲在战火中。妻卓琳,生于1916年,原名浦琼英,云南宣威人。早年在昆明读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七七”事变后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1939年和邓小平结婚。后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从事妇女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共中央西南局、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与邓小平生二子三女。女邓林,1941年生,四川广安人,国画家。先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学习声东,后因喉疾改学美术。1959年从汪慎生为师,习中国水墨画。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画专业,师从李苦禅、郭味藻等大师。1967年毕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