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毛泽东诗词鉴赏.ppt

格式:ppt   大小:29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毛泽东诗词鉴赏.ppt

上传人:2072510724 2019/1/18 文件大小:2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毛泽东诗词鉴赏.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百科名片水调歌头,词牌名。亦称《花犯念奴》。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前后句起二字也可用对仗。作者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创作背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3]草书《水调歌头》楷书《水调歌头》原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楚轻狂,风雷动,重上井冈山。旌旗奋, 千里来寻故地,是人寰。旧貌变新颜。三十八年过去, 到处莺歌燕舞,弹指一挥间。 更有潺潺流水,可上九天揽月, 高路入云端。可下五洋捉鳖, 过了黄洋界,谈笑凯歌还。 险处不须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注释〔重上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二十二日,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二十五日写了这首词。二十九日下山。  〔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人寰)人世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这次重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作者却觉得只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短时间。〔九天揽月〕九天,天的极高处。《孙子·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揽月,摘取月亮。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同揽。〔捉鳖〕喻擒拿敌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1]鉴赏上阕起句“久有凌云志”,劈空而下,声势不凡。“凌云”既是形容山势之高,也昭示了词人志向的远大,这“凌云志”,就是当年初上井冈山,开创革命根据地之“志”,也是今天重上井冈山,开拓新征程之志。一个“久”字,连接今昔,指向未来。“重上”二字,显然是以井冈山的过去和现在作为审美背景的。“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前句真挚地表达了对井冈山和老区人民的情意,“千里”写行程之远,“故地”写梦魂所系,“寻”写感情之殷。后句点出解放后的井冈山,变得如此壮美。这里的“变”字,连接了过去,突出了现在,回应了“久有”和“重上”。在描述“新颜”时,词人摄取了几个典型的镜头: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入云端的公路。这里,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高路入云端”,既赞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也说明井冈山之高峻。此时,词人的情绪格外轻松愉快,对未来充满信心。“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进一步体现了词人的豪壮情怀。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最为险要。词人登上黄洋界,想起当年黄洋界保卫战,对未来信心更足。“不须看”表现了对困难的蔑视,也表现了对前途的自信与乐观。鉴赏下阕即转入作者对现实的感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词人由过去的战斗生涯,自然地想到了眼前的世界形势。连续三个三字句,奏出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强音,揭示了革命可以改变一切的客观真理。接下去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两句,饱含丰富的历史与感情的内涵。词人两次上井冈山,时间跨度达三十八年之久!这三十八年,从个人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看,该是多么的漫长啊!但从宇宙的历史看,从时间无限的角度看,它又仅仅是一瞬间。从这两句,可以看到毛泽东对宇宙和历史的俯视感,从而窥见其博大的情怀。继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三句,则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进一步衬托出了词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面对困难镇定自若,“谈笑凯歌还”形象地显现了他的气度与风采。最后二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从俗语化出。词人由登黄洋界以及对革命斗争历史的回顾,升华出这样饱含着深刻哲理的词句,既是作者重上井冈山的最大感受,也是此词的核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