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读《长征》有感.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长征》有感.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9/1/18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长征》有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长征》有感最近拜读了《长征》一书,它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尽心打造的巨著。该书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为了完成这一部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采访了许多老红军,以50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艰难卓绝的各个细节。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动,为老一辈革命家乐观豁达的革命精神感动,更为了中华民族的长征精神感动!说起长征,映入脑海的数字就是两万五千里,但这只是长征令人震撼的那组数字中的一个。长征不但红军行军两万五千里,在这慢慢的行军路中更是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了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级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这组数字,无一不让人感慨万千,然而更让人感慨的,是在这两万五千里中发生的一个个故事。故事一:南部县城墙高两丈。四月一日晚,红军方面军进攻南部县城的战斗正式打响。川军利用城墙居高临下拼死阻击,红军发动了数次进攻都没能成功。七十三团团长田文龙仔细研究了川军的防守情况,决定组织敢死队从靠江一边城墙的薄弱部位冲进去。这时,七十三团副团长手提大刀对韩东山师长说:“敢死队组织好了,这次再拿不下来,把我当尿泡踩!”多年以后,韩东山已经无法回忆出这位副团长的名字,只记得大家都叫他“余娃子”。敢死队每人持大刀一柄列队完毕,余娃子做了战斗动员:“咱们七十三团没有孬种,咱拿过方面军‘攻如猛虎’的大旗,好名头别让咱砸了!”话音一落,就带着敢死队冲了上去。敢死队终于攀上了城墙,在川军的城防上撕开了一个缺口。随着敢死队员的奋力拼杀,越来越多的红军官兵涌入了县城。当天边露出了第一缕晨光的时候,南部县城里的川军已被全部歼灭。韩东山师长在进城的那一刻听到了副团长“余娃子”在拼杀中牺牲的消息。韩东山快步登上城墙,那个被红军用生命撕开的城防缺口处,余娃子的遗体已经血肉模糊,一柄大刀仍旧紧攥手中,刀刃已经卷曲。故事二,下午四时,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四团政委杨成武后来回忆说:“当事先准备的全团数十名司号员组成的司号队同时吹响冲锋号时,我方所有的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枪弹向旋风般地刮向敌人阵地,一片喊杀之声犹如惊涛裂岸。”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铁索剧烈地摇晃起来。川军开始了疯狂的射击,红军的掩护火力也开始了猛烈的压制。炮弹呼啸,大河两岸皆成一片火海。川军的子弹打在铁索上,火星迸溅。红军一手持枪,一手抓索,毫无畏惧地一点点向北岸靠近。三连连长王友才带领的官兵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们人人抱着木板,只要前面的突击队员前进一步,他们就在铁索上铺上一寸。川军无法想到红军竟然就这样向他们靠近了。看着在铁索上越来越近的红军,他们惊骇地瞪大了眼睛,他们不知道世间除了红军还有什么人能够空悬在万丈深渊上顺着那些摇晃的铁索发起冲击。红军的军号声连续不断地怒号着,所有火力的愤怒喷射声惊天动地。二十二名红军突击队队员已经靠近了泸定桥北岸桥头堡。就在红军勇士即将接近北岸的时候,北岸桥头突然燃起了大火,川军把拆下来的木板堆在桥口,泼上煤油点燃了。火势凶猛,顿时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南岸的杨成武大声喊:“同志们!这是最后的关头!莫怕火!冲过去!冲呀!敌人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