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马克思传》有感从来没有读过如此厚重的一本书,其厚重不只是篇幅,更重要的是其中展现的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的厚重的生命历程以及他流传后世的思想的形成过程。读这本608页的书花去了我的整个五一假期,然而我不但没有为失去一个假期感到遗憾,反而觉得十分庆幸,阅读这本书无疑是我大学生活中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对我的影响将会十分深远。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我所阅读的这本书,这本书是英国的戴维麦克莱伦(DavideMcLellan)著,王珍译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得到的,本书被誉为英语世界的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我所阅读的是这本书的第三版。它最大的特色,一是详细的剖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的思想文献,比如马克思的几大本经济学笔记;二是马克思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人从生活的细节给以描绘。书中所提供的新资料对我国学界正在盛行的马克思的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的作者戴维麦克莱伦是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知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述在欧美有着深刻的影响力。戴维在本书的序中说到“我试图完整的覆盖马克思生活的三个主要层面——个人的、政治的和精神的。”事实上本书的十章是从时间的顺序来将马克思的生命历程描绘出来的,戴维所说的三个层面在本书的十章中穿插交错,从而立体的展现了马克思厚重的生命。值得注意的是戴维笔下的马克思不是偶像化的,而是一个很真实的人物。在麦克的笔下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本书的第一部分叙述了马克思的童年时代以及学生时代,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特里尔城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分别叙述了马克思在巴黎、布鲁塞尔、科伦以及伦敦的岁月。马克思在巴黎的岁月完成了《德法年鉴》和《巴黎手稿》。在布鲁塞尔共产主义同盟建立了。在伦敦马克思继续研究了经济学。本书的第六部分是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的反应,讨论了《资本论》以及马克思在格拉弗顿坊的生活。第七部分详细的叙述了国际工人协会的起源、发展、顶峰以及最后的衰落。第八部分记述了马克思的最后十年的时光。第九部分作为尾声。第十部分为后记。我阅读这本书花了三天的时间,不可能将里面的内容全部收入囊中,其实很多时候,作者的话我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读这本书的意义,因为它引发了我的思考,以及对马克思的认识无疑进一步加深了。虽然我是一个标准的工科生但是从高中开始就对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有着很大的兴趣,很喜欢阅读历史和哲学类的书籍,因为我觉得“未经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所谓“审查”人生就是对人生有自己的思考与认识,这种思考不一定是独特的(很多人都会有开创者思维的倾向,然而这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无疑是障碍),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阅读哲学和历史。对于哲学的定义,教课书上说的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给出的定义是“对人生的系统化的反思”。哲学在希腊语中的含义就是“爱智慧”,是思想思想的艺术。所以哲学是思想的工具,是审查人生的工具。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是每个人的本能,然而在这种短暂中却有一种方法可以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