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2017高考复习 提取关键词ppt.ppt

格式:ppt   大小:338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7高考复习 提取关键词ppt.ppt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1/19 文件大小:3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7高考复习 提取关键词ppt.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7高考提取关键词学****目标:1、明确高考对此考点的要求及考查方式。2、学****并掌握几种提取关键词的方法。关键词:1、常用于学术论文前面,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紧要的词语。2、高考·提炼语意·提取关键词提取关键词是指提取语段中“核心信息”,摘取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中心内容。它与传统的“压缩语段”的区别在于:“压缩语段”呈现的结果一般是句子,字数一般在10字以上,要求相对宽松;而“提取关键词”所得的结果是单个的词,具有跳跃性,字数一般在10字以下,要求更为严格。“提取关键词”在形式(句式、字数)上较“压缩语段”更为简洁,内容上较“压缩语段”:1、关键词一般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不会是虚词;2、关键词既可以是双音节词,也可以是四字短语或多音节短语;3、关键词一定是语段中出现的原词;4、书写时注意词语的顺序,因为不少题暗含顺序的要求,最好按原文顺序书写。关键词提取四步走(1)仔细研读原文提供的信息,弄清其内在关系,明确材料所陈述的对象或议论的中心论点,以便从宏观上把握文字的主要内容。(2)对原文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后,将相同或相近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提取概括原文最主要的信息,可用一句话将材料的内容概括出来。(3)在主要信息中做进一步的筛选,从中提炼出最能反映材料内容的关键词。一般情况下,关键词就“镶嵌”在主要信息之中。(4)对所选关键词进行检验。先看一下关键词中内容有无重复之处,再看一下信息要点全不全(高考评分标准往往按信息点给分),最后将关键词连缀起来看意思是否连贯,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语段的中心内容。1、(2010江苏)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考题再现:(2010江苏)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考题再现:(2010江苏)吸碳“略施魔法”光合作用方法一:明确题干要求,分层提取//【例】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道德健康的出现为心理教育的伦理转向提供了动力,并推动了心理教育从矫正性的治疗技术向道德性教育的策略过渡。心理教育开始调整自己的学术路线,把价值判断引入自身的理论内涵之中,不仅关心人的适应能力,更关心适应过程和方法的伦理性。调节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并非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促进人在道德上的健康,帮助人学会用道德的方式适应社会。因而,放弃强制和塑造的方法论,接受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应成为改进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关键词:□□□□□□□□□□□□□□□□【例】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道德健康的出现为心理教育的伦理转向提供了动力,并推动了心理教育从矫正性的治疗技术向道德性教育的策略过渡。心理教育开始调整自己的学术路线,把价值判断引入自身的理论内涵之中,不仅关心人的适应能力,更关心适应过程和方法的伦理性。调节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并非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促进人在道德上的健康,帮助人学会用道德的方式适应社会。因而,放弃强制和塑造的方法论,接受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应成为改进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关键词:□□□□□□□□□□□□□□□□答案:道德健康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学校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