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主要内容:
1. 粮食安全概念
2. 粮食供需形势
3. 生产格局变化
4. 存在问题
5. 可持续发展
6. 需要研究的问题
国际定义
1996年,粮农组织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可谓实现了粮食安全
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区域和世界各层级
1. 粮食安全概念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口粮安全/谷物安全/食物安全
生产量安全/供应能力安全
单纯数量安全/数量质量双安全
供给形势较好
历史上最好时期
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告,(),%
这意味着中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十年增长
从粮食库存消费比看,有的品种如小麦已达到60%~70%,一般的品种在40%~50%
国际上最低安全标准是17%~18%
2. 粮食供需形势
官方:组织化、市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物质投入、技术手段改善
超量投入: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大增
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
替代效应:
通过大量进口大豆和棉花,节约土地用于粮食生产
种植作物之间的互换,即将产量较低的大豆种植换成产量较高的玉米、水稻种植
原因?
需求:丰年缺粮
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08年、09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我国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
粮食自给率2012年跌破90%
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
三大主粮2012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
中国有望今年超埃及成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
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现常态化
3. 生产格局变化
主产区:南粮北运——北粮南运
对粮食产量贡献最大的省份主要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北粮食产量占比逐年提升,华北位居第二
粮食品种:2012年,玉米产量第一,水稻退居第二,小麦第三
粮食作物内部结构调整:
区域:东北地区是全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幅度最大、贡献最显著的区域,占结构调整对全国粮食增产总贡献率的70%
品种:玉米产量高速增长,%;%、%;大豆及其它粮食作物的产量下降,作用为负,“贡献率”分别为-%、-%
4. 存在问题
高强度投入
过度施用化学品:1978年我国化肥使用量884万吨,,增加了5倍多; ,增加79%
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造成耕地质量明显下降,边际报酬处于极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