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党员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docx

格式:docx   大小:47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党员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docx

上传人:plm860108 2019/1/20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党员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今天由我为全办同志讲一节党课,题目是《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和大家就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交流一下学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特别强调,如果“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看不到问题和症结所在,那危险就不远了。”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召开的六次全会的工作报告中三次出现“生存死亡”和“亡党亡中央纪委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次用到“生存死亡”和一次“重大政治任务”的表述来说明党风廉政建设的意义。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兴邦、失民心亡国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决定政权存亡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心。不少亡国之君的教训就在于得天下之后就骄横起来,不仅穷奢极欲,而且鱼肉百姓,最终失掉民心。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秦帝国二世而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征敛无度、滥用民力,腐败蜕化变质,失去了民心。正如杜牧在《阿旁宫赋》中所写的:“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下台,尽管各自原因很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党脱离了群众,丧失了民心。苏共曾是拥有两千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执政70多年,但后来为什么顷刻瓦解,几代人辛苦创下的社会主义基业毁于一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党腐败了,失去了党心和民心,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特权横行,社会风气急转直下,道德败坏,整个社会暗流涌动,最终在人民群众的欢呼声中亡党亡国。对这些历史和现实教训,我们一定要明鉴。党风廉政建设与保持党的执政地位息息相关,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的奋斗历史证明,人心所向是决定党的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要珍惜这个基础,巩固这个基础,扩大这个基础,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取得政权以后,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形势和任务多么不同,我们党都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群众会保持血肉联系。有了这一条,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衷心拥护,我们的执政基础才能够稳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主线,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之中,决定着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则是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靠好的党风得以落地生根,从根本上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那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有赖于全体党员的真抓实干和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人民群众看待我们的党,不仅看党的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更直观的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端正,是否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廉洁奉公等优良作风,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牛玉儒,都是我们党优良作风的最好诠释。我们党正是靠着优良作风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领导革命事业的坚强核心,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不断转化为强大的执政能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把党建设好,首先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是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进入新世纪,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我党一系列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障碍、创造条件,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效益。而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将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在协调整合社会利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