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中国近代史看“多难兴邦”多难兴邦,乃是中国古训。晋刘琨《劝进表》中书:“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多难可以兴邦,多灾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们励精图治,转危为安,使国家复兴强盛起来。刘琨曾以此意劝告晋元帝发愤图强,振兴国家,而对于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而言,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险阻不计其数,但是我们从没有被击垮过,反而在困难中挣扎,在磨砺中成长。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概括起来,如《历史教学大纲》中所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逼迫下,迫使清政府分别和他们签订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意义。1856年,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镇府签订《北京条约》。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者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183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清军齐心杀敌,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中越军民抗法战争的辉煌胜利,迫使法国内阁倒台。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庸碌,一味的委曲求全。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爆发,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19世纪末,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略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德、日、意、奥等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孙中山的倡议下,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革命军英勇奋斗,所向披靡,迅速占领武昌城。革命党人该国号为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这是我国社会的一大转变,一大进步!虽然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为以后新的革命斗争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国人民觉醒了。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