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炼狱中的重生-----读东坡词悟东坡心路历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苏轼词以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的写作特色。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激疑、探究的方法解读文本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苏轼贬谪黄州时复杂的心境及思想的变化。【教学设想】将《卜算子》和《定风波》横向“打通”,体会苏轼贬谪黄州时的复杂心境,了解苏轼在黄州的思想转变过程;将婉约约词与豪放词打通,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新”在何处;速读《江城子》将苏轼的豪放与多情打通,全面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炼狱重生(竖写)】,我想同学们比较熟悉。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凭栏远眺滚滚东去的江水时,就要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月夜思乡怀远、黯然伤神时,可能会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漫步在西子湖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总会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确,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须臾不可分离。对于这样一位伟大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家,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说不尽的苏轼苏子瞻。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对他的诗词文赋的赏析,怀着虔诚的心情,仰视着这位文化巨人,小心翼翼的走进黄州的苏东坡……我将同学们接触过的苏轼作品列了一个表《江城子密州出猎》1075年《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075年正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76年八月《卜算子缺月挂疏桐》1080年二月()《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1080年春末《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082年三月《念奴娇·赤壁怀古》1082年七月《前赤壁赋》1082年秋《后赤壁赋》1082年冬从表中可以看出,1082年是苏轼创作的颠峰。这是苏轼到黄州的两年后。“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天末怀李白》命运顺达的人写不出好文章,在创作颠峰的到来之前,苏轼刚刚经历了一次人生的重大挫折----鸟台诗案,系狱一百三十天,1080年正月初一被贬黄州,二月才到达。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初到黄州,苏轼境况和心情如何?二、探究《卜算子》必修阶段我们掌握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四维”是什么?诵读、背景、意象、词句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探究一维)1诵读、2、背景3、用意象探究上片、4、用词句探究下片、。其他小组补充)(最好能背诵)咏物词(托物言志)?这些意象为孤鸿的出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意象有“缺月”疏桐”“幽人”“孤鸿”。营造的意境:残缺之月,疏落孤桐,夜深人静,幽人徘徊、孤鸿盘旋。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孤独痛苦的感情。 3、词语探究下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孤鸿是什么样的形象?惊省拣寂寞冷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寂寞寒冷,却仍择地而栖。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双关比喻象征手法,写鸿也是写自己。(曲笔)面对挫折和苦难仍然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肯同流合污,洁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