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菩萨部的手印.doc

格式:doc   大小:1,06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菩萨部的手印.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1/21 文件大小:1.0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菩萨部的手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菩萨部的手印[点击数:1233    更新时间:2007-11-30    文章录入:妙幸]【字体:】            菩萨部的手印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梵名Ksitigarbha),是悲愿特重的菩萨,因此佛教徒常称之为大愿地藏王菩萨,以显其特德。关于地藏菩萨名号的由来,在《地藏王菩萨十轮经》里面说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思密知秘藏”,所以名为“地藏”。安忍不动如大地,是说地藏菩萨的忍波罗蜜第一,犹如大地能够承载一切众生的种种罪业。而静虑思密知秘藏中的静虑,是彰显其智慧禅定的不可思议。另外也有说“地藏者,伏藏也。”就是说潜伏在大地的一切宝藏,都是地藏。“伏藏”另外有一个意思,就是代表众生的佛性,亦即如来藏,也就是众生本具的佛性,能够使我们成就圆满的佛果,所以是一切不可思议功德伏德。这功德伏藏,能满一切众生心愿,是能出生众生成佛的母胎。“地”在具体的现象意义上,具有生长、坚固、住持万物、不动、广大母性等等物质,因为能生成万物,所以具有藏持宝藏的能力与力量。因此用“地”这样具体的形物,来象征、比喻菩萨也具有如此的福德。地藏菩萨在中国,被视为地狱救度之王,在日本,则被视为儿童的守护者,受到普遍的崇仰。⊙地藏根本印此为地藏菩萨在胎藏界地藏院之手印——旗印。双手内缚,两中指竖起相对,两中指象征福智之二庄严也,即双手生福智,授予一切众生之义。又两中指竖起如旗状故名为旗印也,此印为地藏根本印。[真言]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南(2) 诃(3) 诃(4) 诃(5) 微娑么曳(6) 莎诃(7)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ha(3) ha(4) ha(5) vismaye(6) svaha(7) ⊙六地藏一般人以为,地藏菩萨只在地狱道里救度地狱众生,其实他在整个六道中均有能力教化济度,这就是所谓的六地藏——渡化六道众生的地藏。六地藏之名,也是依娑婆世界有六道众生而说的,他方世界或七道或四道不等者,地藏亦依他方的因缘而一一示现应化。六道地藏的名称,各经轨所载不一,但是大体而言,皆源于《大日经疏》卷五,胎藏界地藏院九尊中之六上首,即:地藏、宝处、宝掌、持地、宝印手、坚固意。在《十王经》中,说明六地藏之手印如左: 1、预天贺地藏——说法印 2、放光王地藏——施无畏印 3、金刚幢地藏——施无畏印 4、金刚悲地藏——接引印 5、金刚密地藏——甘露印 6、金刚愿地藏——成办印文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梵名Manjusri),梵名音译为文殊尸利、曼殊室利,又名文殊师利法王子(梵名Manjusrikumarahuta),或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在密教当中则有般若金刚、吉祥金刚、大慧金刚、辩法金刚等密号。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则称为“三世觉母妙吉祥”。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之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在密教中文殊菩萨形像的种类,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以五髻文殊为最主要。五字文殊(梵名Manjughosa),音译曼殊伽沙。即以“阿、罗、波、者、那”等五字为真言之文殊师利菩萨。“阿(a)”本寂无生之义(毗卢遮那说);“罗(ra)”本空离尘之义(阿閦佛说);“波(pa)”本真无染著离垢之义(宝生佛说);“左(ca)”本净妙行之义(观自在王如来说);“那(na)”本空无自性之义(不空成就如来说)。一字文殊,又称为一髻文殊,系指结一发髻之文殊菩萨,以其发髻为一髻,故称之。而在《大方广菩萨经》中及《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举出文殊菩萨真言为“唵齿(左口右臨)”,所以称为一字文殊。八字文殊,文殊师利菩萨在《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举出八字真言:“唵阿味囉(左合右牛)佉左洛”,故称八字文殊。因为其顶上有八髻,所以又称为八髻文殊菩萨。通常于息灾、去除恶梦等场合修此法。六字文殊,则以“唵缚鸡淡纳莫”六字为真言之文殊菩萨。此菩萨住于灭罪调伏之三昧,其真言有六字,故称六字文殊。如果行者为了往生极乐或求长寿,可修六字文殊法。⊙文殊师利菩萨手印(一) 两手虚心合掌,中指、无名指交结相持,以二食指置二大拇指上,如钩形。[真言]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系(3) 系(4) 俱摩囉迦(5) 微目吃底钵他悉体多(6) 萨么囉(7) 萨么囉(8) 钵囉底然(9) 莎诃(10)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he(3) he(4) kumaraka(5) vimukti-patha-sthita(6) smara(7) smara(8) pratijnam(9) svaha(10) ⊙文殊师利菩萨手印(二) 此印出于《理趣经》。双手作金刚拳,左拳按左膝,如持梵箧一般,右拳立于右膝上,如持剑状。⊙文殊师利菩萨手印(三) 此印出于《理趣经》。左手作持花印,即拇指同食指相捻,其馀三指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