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经济信息联播》报道,银监会今天下午四点召开媒体通气会,宣布将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整治,同时银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银监会明确规定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必须对客户说明最不利投资情形和结果,而在目前的实际运行中,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恰恰示例说明的都是最赚钱的情形。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机,对理财产品销售办法公开征求意见,银监会的动作也是有深意的,近期商业银行发布的“超短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受到市场热捧,一些银行发布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远远超过活期存款。根据万得数据整理统计,6月20日到6月30日之间,发行和准备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高达265款,其中就有91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超过5%,有5款理财产品超过7%。银监会将如何监管理财产品的销售,马上来看报道。
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要负责人段继宁认为,特别是最近几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产品设计、营销手段、营销方式和投资管理不断创新。但同时也暴露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甚至出现误导销售和错误销售,使客户合法权益和银行声誉受到损害。
《办法》从三个方面对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作出明确规定:一是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制作专页风险揭示书,内容至少应包括风险提示语句、产品类型、产品风险评级及适合购买的客户评级、示例说明最不利投资情形和结果、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级、风险确认语句抄录等。二是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制作专页客户权益须知,内容至少应包括办理理财产品的业务流程、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流程、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披露的方式、渠道和频率等内容。三是要求商业银行按规定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
银监会提醒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注意风险
《经济信息联播》报道,尽管银监会并没有直接指出,这些“超短高收益”有没有违规操作的地方,但是一位银行界人士也向记者坦言,买理财产品,在每年的6月底和12月底,是最合适的时机,因为这个时候银行给投资者的收益率较高。而银行之所以能够给出这么高的收益,说到底就是为了吸收存款,业内人士表示,月底时存贷比考核冲刺时间点,银行在这些时间段内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高于平常。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发布的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真的能够保证吗?投资者只看到高收益,就一头扎进去,最终是不是每单都保证高收益呢?统计数据就显示,今年以来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有6000多只,半年的发行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总量。真是看到这其中隐藏的风险,银监会今天也再次对投资者发出风险提示。
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要负责人段继宁认为,,。
针对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出现短期化、高收益的趋势,段继宁表示,银监会要求银行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加强销售理财产品风险提示的管理。她同时也提醒投资者,理财产品并不是储蓄,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
理财产品要严管农行作出积极回应
《经济信息联播》报道,虽然银监会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给出了权威解释,但是面对流动性压力以及存款规模的竞争,很多商业银行目前的揽储大战,一直是市场上的一道风景,目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