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早补宽和培养优生
优生的培养一直是学校及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优生的培养关乎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在日常的教学中,为了提高班级的平均分,我们老师都会把很多精力放在学习起来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而往往忽略了优生的培养。久而久之,优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减退,能力下降,导致A档率下降,整体质量下滑,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时刻关注优生,多为这类学生“充电”,认真做好辅导工作,使这些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再得到提高。以下从四个方面简谈优生的培养体会。仅供参考
一、早——行动早、计划早
优生的培养周期长、收效慢的特点决定了优生的培养必须注意一个“早”字。因此每学期开学,我们就要把培养优生的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开学前借助学生档案,提前熟悉学生的情况,尤其是优生的情况,做到人未到,情先知,开学之后,便要通过问原班主任、任课老师,课堂提问,测验,谈心,观察等手段去进行印证和筛选,检测原优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还须把眼睁大些,圈出有培养潜力的希望生。这样,通过几层查找认证,便能发现优生和希望生。——此谓之行动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企图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培养优生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拨苗助长的做法是反科学的。要培养优生,就得加强计划性,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一旦接手某个班级,就要定下个大体的年度目标、明确大学期目标和半学期目标,并为之制订相应的月计划、学期计划。当然,不同的任课时间,目标和措施是不同的。任课时间长,奋斗目标要长远些,进步节奏要沉稳些;任课时间短,奋斗目标必须明确、进步节奏必须加快。在完成目标时要充分注意其特点:由打好基础知识到提高运用能力、由平稳进步到加速提高,不可操之
过急。——此谓之计划早
二、补人数、补不足
众所周知,即使是超出其他学生一大截的优生,也不能够保证他没有失利的时候,现实中这种事例太多了。如果我们教师只是着力培养少数几个优生,肯定会冷落中等生和后进生,打击希望生。这种“几枝竞秀一树残”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是,不断地把希望生补充到培养的行列,变几个优生为一个优生面,造成“百花怒放满庭芳”的局面。例如,我们可以以学期为单位,有计划地逐层发展优生,扩大优生面。视班里的优生的质量,第一批优生可认定40%。在中段考和学期考之后适当地发展到60%,期末逐步完成80%的目标。这样,分层次发展和培养优生,既激励其他学生的上进心,又可激活优生的竞争力,从而保证即使“此落”也可“彼起”,最起码,也可做到高分层的大面积丰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所谓的圣人,也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生往往在某些方面也会有些不足,补其在这方面的不足,有时间长,力度弱,收效慢的特点,的确是个大难题。在日常工作中采取正反结合、扬抑交错的办法,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具体说来有:
一是充分利用身边和身外的榜样的力量,正面鼓舞优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豪迈的斗志。二是积极发现优生在不足之处的闪光点和进步点,及时地表扬鼓励,激发他们改正的决心和信心。三是注意教育的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优生分别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以此约束他们的言行,提高他们的修养,防范自满情绪,克服骄娇之气。四是适当地使用扬抑法、激将法。如,因特长而经常受到表扬的优生,容易产生骄傲情绪,教师可在他骄傲情绪严重时,不表扬他而表扬不如他的同学,或故意贬低他,找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