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兴起。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工业黑化:1830年左右,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变成了工业化国家,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1848年,昆虫学家首次在曼彻斯特附近采集到了黑色翅膀的桦尺蠖标本。之后,人们采集到的黑蛾标本越来越多,而且都集中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化地区。到1895年,曼彻斯特附近的黑蛾所占的比例激增到接近100%,而在非工业化地区,灰斑蛾仍然占绝对优势。在工业化地区,树干上的地衣和苔藓被黑色的煤烟取代了,情形恰好相反,灰斑蛾容易被天敌发现,而黑蛾不容易。所以,“工业黑化”现象可能是由于鸟类不容易发现、捕食停在覆盖着煤烟的树干上的黑蛾,而灰斑蛾更容易被捕食导致的。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生物学家凯特威尔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野外实验。他将大量的灰斑蛾和黑蛾做了标记,然后释放。连续持续了多个晚上。重新捕获的黑蛾的比例,大约是重新捕获的灰斑蛾的两倍,凯特威尔认为那些失踪的蛾是被鸟类捕食了,这表明在工业污染地区,黑蛾的生存机会是灰斑蛾的两倍。凯特威尔到未受污染的地区重复实验,结果与上一次恰恰相反,重新捕获的灰斑蛾的比例,大约是重新捕获的黑蛾的两倍,也就是说,在未受污染的地区,灰斑蛾的生存机会是黑蛾的两倍。两次实验结果合起来,证明了影响桦尺蛾野外生存机会的因素,是其翅膀颜色的伪装能力。如果桦尺蛾的黑化是由于工业污染导致的,那么我们不难预测,如果工业污染得到了治理,黑蛾数量将会降低,而灰斑蛾将会重新占据优势——这正是我们所观察到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英、美都通过反污染法案,工厂烟囱不再冒黑烟,树干上的煤烟消失了,其结果,便是灰斑蛾数量的回升,黑蛾数量的下降。例如在美国密歇根州和宾夕法尼亚州,黑蛾所占的比例在2001年已降到只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