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下颌姿势位.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下颌姿势位.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1/2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下颌姿势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下颌姿势位定义: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posturalposition,MPP)。: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均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从前向后有一个楔形间隙,前端大而后端小,称之(牙合)间隙或息止(牙合)间隙(freewayspace),(牙合)间隙的前端上下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比覆(牙合)小1-3mm,也有人报道为2-4mm或2^-5mm。下颌姿势位时,双侧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中央略向前下的位置,双侧髁肌、咬肌、翼外肌上头均有电位活动,髁肌的电位活动最为明显。(牙合)间隙:垂直距离通常是指下颌在下颌姿势位时面下1/3的高度,临床上以鼻底到顺下点的距离来表示。但有人将牙尖交错(牙合)时的面下1/3高度,也称为垂直距离。在下颌姿势位时,存在于上、下颌牙齿之间前大后小的楔形间隙,称为息止(牙合)间隙,简称(牙合)间隙。一般来说,在正常的垂直距离情况下,颌面部诸肌的张力适度,表情自然,能发挥最大的咀嚼功能。垂直距离在口腔修复、正畸以及正颌外科等口腔临床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面容、发音、咀嚼等功能的恢复情况,而且如果在进行治疗时没有正确确定垂直距离,还可造成牙的支持组织的损伤,出现疼痛、局部骨质吸收、髁下颌关节紊乱症等疾病。因此确定正常的垂直距离,在恢复咬合的治疗中非常重要。临床上常以面中1/3的距离作对比参考。也常见以眼外眦到口角的距离作参考者。:下颌姿势位是升颌肌对抗下颌骨本身的重备所保持的下颌位置,其形成机制的实质是升颌肌的牵张反射——下颌骨因其本身的重量而下垂,使升颌肌的肌纤维被拉长,刺激了升颌肌中的牵张感受器肌梭,通过神经系统的反馈调节,使升颌肌轻度收缩,以对抗下颌骨的重力下垂作用。因此,升颌肌的牵张反射调节,是形成下颌姿势位的主要机制。此外,牙周组织、髁下颌关节囊与关节韧带中的本体感受器对升颌肌的神经反馈调节,软组织的弹性与黏滞性,对下颌姿势位的保持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下颌姿势位有其重要的生理意义,在此位时上、下牙不接触,从而避免了非咀嚼性磨损,牙周及髁下颌关节组织基本不承受负荷,口颌肌比较放松,这是维持口颌系统健康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