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活着》学术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活着》学术论文.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1/22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活着》学术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论文写作院系: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专业:戏剧影视文学级别:2012级课程:现代文学三十年姓名:*********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赏析论文提要:长篇小说《活着》以解放前到文革后这一段时间为时代背景,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命运多舛的一生,人物形象富有张力且个性丰满。这部小说是余华由先锋作家向写实主义转型的标志性作品,作者用冷眼旁观式的写作手法向我们叙述福贵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其中所透露出来的生存哲学不由的让人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关键词:《活着》,余华,人物形象塑造。“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作者余华写在《活着》序言里的话。这令我想起电影《返老还童》里说道:“你可以肆无忌惮的生活,发毒誓诅咒命运,可是到头来,你还是得坦然接受。”一个人活在世上,开心也好,悲惨也罢,都仅仅只是活着,不是什么别的状态。就像有人天生爱音乐,有人生来就是艺术家,有人总是倒霉运一样。人世间可能真的有一种叫做宿命的东西吧,总有些事情我们无法反抗,只能接受。一、活着的意义去年的冬天我看了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版《活着》,那时已经带给我极大的震撼。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经历过这么多亲人的死亡,怎么还会还有勇气继续生存下去?那电影让我耿耿于怀了好久,直到今年看了原著我才又重新认识到,“活着”竟是可以如此震撼,且不说原著较电影更为悲惨,单是作者余华那冰冷的笔调,不加一丝气氛渲染的死亡通过一个个陈述句传达过来,就让我背后直冒冷汗,这不是任何视听语言可以表达出来的。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小说。看完之后愣了好久,我开始思考我活着的意义,思考做什么事情才能让我活得更有价值。直到今天,“活着”这两个大字时常在我脑海突然闪现,影响着我。我想文字的力量终究是胜过影像的,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似乎只是无尽的死亡,主人公福贵一共经历了七次亲人的死亡:父亲因其输光家产被气死,母亲因无钱看病而死,儿子为抢救县长的妻子而被抽血致死,女儿因难产而死,妻子因劳累过度患上软骨病而死,女婿在工作中被石板压死,外孙因发高烧后吃了太多豆子而胀死。小说中仅有的一家人之间的温情被一次次无情的死亡给撕裂得支离破碎。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叫做福贵的老牛。牛是一种温顺,通人性的动物,我想起小时候我曾亲眼见过牛肉汤馆杀牛。那牛知道自己将要死亡,它无力反抗,只能瞪着眼看着明晃晃的刀口朝自己脖子砍来,它的眼睛中饱含着泪水,然后轰然倒地,四肢一阵阵的抽搐。鲜血在那一块水泥地上蔓延,无声无息,我就愣愣的看着。自此以后每一次经过那一家牛肉汤馆,我仿佛都能看到那一块水泥地上的血液在缓缓流动。我想这大概就是死亡带给我的震撼。以死亡来衬托活着,活着仅仅只是活着,这个“活着”虽然有些凄凉和孤独,但是也显得弥足珍贵。二、人物形象塑造福贵的人物形象是中国多少年来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缩影,他们弱小,受人忽视,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面对社会环境的改变只能去服从。福贵是温柔体贴的,“我常对家珍说:‘你到田埂上去歇会儿’家珍是城里小姐出身,细皮嫩肉的,看着她干粗活,我自然心疼。”⑴他又是包容的,得知儿子有庆死后他痛心疾首,然而发现害死他儿子的县长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战友后,他选择了宽容,并且在之后他受到批斗时还告诉他要好好活下去。这些都是中国农民的传统文化性格,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