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杜甫沉郁顿挫.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杜甫沉郁顿挫.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1/22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杜甫沉郁顿挫.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五百字》看杜甫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下面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为例具体分析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先说沉郁,主要体现在诗人忧己、忧国、忧民的深沉忧思。首先,诗中第一段人生之慨,主要表达了忧己,是建立在忧民忧国之上的忧己。为自己抱负的落空而忧,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仕既不成,“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即使无所成就,自己甘愿勤苦也要坚持理想到白首,至死方休。而“此志常觊豁”的志是与“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联系在一起的。隐又不遂,“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终因自己不能像巢父与许由一样避世隐居而感到惭愧,虽然如此,还是不能改变“自比稷与契”的志向。而“未能易其节”则是因为“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其次,诗中第二段写途中之感,主要表达了诗人的忧国情怀:此时安禄山已起兵叛乱,而骊山上“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戞。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中享乐。甚至“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宫廷里分给贵族官僚们的那些财物,本来是平民百姓那里用横暴手段搜刮而来贡献给京都的。更有“朱门酒内臭,路有冻死骨”这句用黄金铸成的句子,朱门内外这样让人痛心的鲜明对比,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时上层阶级生活的奢侈却不顾人民死活。最后只能发出“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再次,诗中第三段写归来之叹,主要表达了诗人忧民的情怀。“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诗人急于归家,而长途跋涉后,迎接诗人的不是合家欢聚的天伦之乐,而是号啕哭声,国难、家忧一起袭来,诗人博大的心胸再—次想到了更加悲惨的苦难中的平民。“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我哪里料到丰收之秋,庄稼熟了,在贫寒人家竟会发生饿死孩子的不幸事故?诗人由自己辛酸的人生经历联想到“平民”和“失业徒”,产生了“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的无比深广的忧国忧民之情。再说顿挫,主要体现在本诗中章法上感情表达转换穿插的层次,句法上的转折复句,节奏韵律上的起伏变化。首先,章法上,表现在三段的的感情转换起伏。《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第一段,先叙自己的人生之慨,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第二段途中之感的描写。第二段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然后转入第三段的归来之叹。第三段“入门闻号洮,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