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大树是怎样长成的.doc

格式:doc   大小:15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树是怎样长成的.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1/23 文件大小:1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树是怎样长成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树如何长成按语:这些年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有一些思想碎片,现在慢慢把碎片拾掇起来。目的是想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思路逐步系统、逐步正确孩子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建筑),培养孩子可以视作一个项目光抓学****成绩考分,其实就不是系统地看问题。孩子就是一座逐步建设的大厦,精神是地基,自信和勇气是这座大厦的基础,性格(包括价值观)是骨架结构,思维模式是门窗,勤学好问是水泥砖瓦,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是楼梯。精神世界是一个人所有品质的基础,不崩溃,坚定向上。什么是聪明?什么是能力或才智?为什么科学家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如果设聪明为C、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的强度(精神压强)为Y、维持这个压强的时间为S那么C=Y×S。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聪明了,当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精神沉迷于某方面时,他在这方面的造诣肯定非同凡响。聪明等于才智或能力吗?不等于!但相关联,才智或能力可以为才智或能力也设计一个数学模型吗?是人对知识的悟性(两个思想飞跃)、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科学家通过自我总结得知,只有在兴趣的前提下,人才能聪明起来。使人聪明,开创美好的未来人的聪明度来自于人的凝志水平。如果平时占据人的精神的杂念过多,此人表现为弱智无疑。人的心境可以分为明亮和灰暗两大类。人的一生经历,与这两块心境的比例有非常大的关系。改变人生从这里着手,把明亮的心境扩展的越多越好,长久地驻扎在大脑中。人的差异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人和人相比,比的是童年和少年。这个时段的经历(体验)、价值观、思想、品质一般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古人曰:七岁看老。一个人经过社会多年陶冶,到了晚年,在他的背影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年的影子。孩子学****好就是有文化知识了吗?现在是信息社会,文化知识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人的心脏。一个人没有文化知识的人在现在这个年代就如同一个人没有心脏一样,无法生存下去。孩子在学校学的东西就是文化知识吗?一般家长不是常这样说嘛:学好知识、考得好成绩,长大了就能过好日子。对于这个课题,电视剧《大染坊》里面的主角陈六子有很好的诠释。陈六子是一个不识字的但非常成功的民族企业家。他不懂代数几何、不懂物理化学、更不会外语(可他唬过外国人)认识的字没有几个,主要是货币上面的字。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不识字但不是没文化。”如果你能够理解他这句话,就能够理解什么是文化知识了,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能够打败有知识并且比他有财力的商人了,甚至看他整治日本商人也觉得真实并痛快着了。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知识呢?孩子们在学校学的是什么呢?咱们这样来比喻:孩子们在学校学的只是麦子,还不能充饥,还需要把麦子加工成面粉再做成馒头或面条才能充饥。现在的学校,把孩子的脑子里灌满了“麦子”,“麦子”捏在手里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学校一点也不教。考试也就是考哪个学生脑子里的“麦子”多。等到孩子长大了,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手足无措。守着满仓的甚至发霉的“麦子”在外讨食的年轻人还少吗?真正的文化知识是一个接受和发射平台——意思就是:“麦子”一是要当种子,可以生产更多的麦子;二是要会加工成面粉做成馒头,发挥功效——充饥。许多没有多少“知识”的著名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麦子”直接从社会体验中得到,麦子的加工技能也同时获取。他们拿到手的每一粒“麦子”都是种子、都会加工成馒头。所以他们饿不着——就是成功啦。体验的重要性古人曰:读千卷书行万里路。行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