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比较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1/23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比较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比较研究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沈建强摘要:通过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分析它们的内涵,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关键词:概念图;思维导图;知识可视化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是孪生兄弟,被介绍到到国内后,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应用与研究。笔者在2006年9月3日通过Google的学术搜索引擎查了一下标题中含有“概念图”一词的文章有220篇,标题中含有“思维导图”一词的文章有35篇,大部分文章是关于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这说明概念图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已较多,已初具规模,而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还不够。本文试图通过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差异、应用范围,以便使它们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一、概念界定概念图(ConceptMap)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从提出至今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又可称为概念构图(conceptmapping)或概念地图(conceptmaps)。概念图的四个图表特征――概念:感知到的事物的规则属性,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号进行标记;命题: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在概念图中,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层级结构:同一知识领域内或不同领域间的结构。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英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Buzan)在70年代所创,经过三十多年的实验与深化,已经得到学术界、教育界、企业界的认可,风靡欧美数十年,已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目前国内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思维导图的应用和推广。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的将大脑的思维、想法呈现出來。不仅提升工作效率,更让莘莘学子快乐轻松地面对学业。在学校,有人成天都在玩,成绩还很棒;有人昏天黑地,整日埋在书堆,功课还是不理想。关键不在资质天份,而在于读书的方法。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记忆力和办事效率。思维导图在中国台湾被称为心智图法。二、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共同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这对孪生兄弟具有许多相同点,但最主要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属于知识可视化工具。人类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一图胜过千言”就是这个意思。可视化技术是指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图形图像的表示方法。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Paivio,1986),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和识别。知识可视化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