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看洋务运动内容提要洋务运动在清朝政府自行探索自强求富的道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的多年努力和积累也付之一炬,随之破产。洋务运动的失败固然令人扼腕叹息,但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本文从洋务运动创办的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等企业来进一步细究洋务运动。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洋务运动中国商业的资本的特点一般来说,中国的资本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本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对于西方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绝不会存在这两种资本形式共同存在的时期,更不会出现在某些产业,国家资本主义先于私人资本主义存在的情况。在西方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之后,国家政权参与以协调资本主义的经济才成为必要,因而国家资本主义就成了一种普遍现象。简而言之,国家资本主义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家政府具有控制权的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杜恂诚绪论这也恰好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一个特点。但是,这条规律并不符合落后与世界资本主义大潮的国家,甚至不适合于起步较完的资本主义国家。例如,经过明治维新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日本就是如此。在明治维新前的幕藩改革中,一些开明的藩主也开始在日本设立一些仿照西方的制造业工厂。明治维新后,日本更是依靠国家资本主义大力保护、自下而上实行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当时落后的日本在西方的冲击下,不可能再全班照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因而西方资本制度的移植,便要依靠明治政府的扶植和支持。中国商业资本的发展又有其特殊的历史性。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并不是自发地发生的,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催生的。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在轮运、棉纺织、矿业等产业部门率先出现了资本主义,其中包括清政府创办的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企业。官督商办企业占了大多数,这类企业虽由商人集资和具体经营,但是“事虽商办,官仍督之”《李文忠公全集》,卷1。事实上清政府对这些企业握有充分的控制权,对企业的一切方针大计握有最后的决定权,在资本层面上看似是私人资本主义,但实质上更像一种国家资本主义。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产生,同西欧各国相比经历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大体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是同一个资本的两个不同的职能分工。若是把资本主义工业比作“皮”,而把资本主义商业比作“毛”的话,那么它们是“皮毛一体”的。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简单分工、工场手工业、机器大生产的发展道路。它们的资本主义商业在本质上也是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而同步发展的。纵观西方各国的兴衰嬗变,不难发现,凡是不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终将只能是过眼烟云,黄粱一梦。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都曾经称霸一时,可是由于缺乏资本主义工业的支持,最后同样被英国、德国以及美国赶超,失去资本主义世界里原有的地位。在中国,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并没有机会经历从简单协作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过程,洋务企业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民间近代企业开始出现在七十年代,若是把这些廖若星辰、经营坎坷的企业看作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标志,那么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似乎就存在着一个历史断层。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主权的逐步丧失,和大量国外资本的涌入,中国社会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