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1
1
1 1 2 2 2
第 33 卷第 11 期财经研究 Vol 33 No 11
2007 年 11 月2 2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v 2007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就业效应分析
———对全国、地区及行业的实证研究
罗小兰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文章探讨了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
准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存在一个阈值。在该阈值之前,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会促进农民
工就业,而超过该阈值后,农民工就业就会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而减少。进一步的地
区及行业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东、西部为正作用,中部为负作用;制造业为正作用,建
筑业为负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最低工资; 农民工; 就业效应
中图分类号: F062 9 ; F24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952 (2007) 11 0114 10
自最低工资立法以来,关于最低工资对就业的担忧就一直存在。我国是
发展中国家,目前又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就业压力非常大,因此对于最低工
资增加失业的疑虑尤其普遍。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当前我国关于最低工资就
业效应的研究大多是简单的定性分析,缺乏深入而系统的实证分析,这显然会
妨碍结论的科学性,并削弱其政策参考价值。事实上,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的
效应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就我国而言,受政策及体制等因素的影
响,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以城市职工为主体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和以农民工
为主体的次要劳动力市场。在这种二元分割劳动体制条件下,城市职工工资
较高,受最低工资制度的影响较小;而农民工由于其工资常常处于或低于最低
工资标准,受最低工资制度的影响较大。考虑到我国农民工劳动现状,再加上
未来尚需继续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研究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
的影响,并制定正确的劳动政策,就不仅具有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理论意义,
而且又具有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尝试建
立我国农民工就业分析模型,并运用面板分析方法探讨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
工就业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7 08 20
作者简介:罗小兰(1972 - ) ,女,江西新余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 411 ·
2
2
1
1 1
1
罗小兰: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就业效应分析
一、已有的理论及经验研究
从 20 世纪 40 年代起,最低工资就业效应问题就成为最低工资制度研究
的主流和热点,然而,迄今为止,关于最低工资对就业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理
论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最低工资会减少就业。Sti
gler (1946) 通过失业效应模型发现,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是对劳动力市场
的一种干预,并且由于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会导致企业减少对劳动力
的需求,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Welch (1974) 的两部门模型也认为,最低工资
立法后,覆盖部门的就业会减少,虽然未覆盖部门的就业会增加,但它只能部
分补偿覆盖部门中的就业损失,因此总就业水平将低于最低工资实施前的情
况。而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实施最低工资会增加就业。Cubitt 、Hargeraves
(1996) 利用人力资本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最低工资会对低生产率工人产
生激励作用,他们为了获得更高工资会接受教育和培训,由此提高了人力资本
含量,并促进经济及就业的增长。Agenor 、Aizenman (1999) 在对效率工资模
型进行分析后,认为最低工资的引入会对抑制低工资工人的怠工产生积极的
影响,从而减少厂商的监督成本,降低其效率工资的支付,并最终减少总失业
水平。Fraja (1999) 建立企业反应模型,研究也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或
提高并不一定会导致雇主解雇工人。它有可能通过减少工人福利、增加固定
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手段来抵消最低工资提高带来的损失。
在理论研究争论激励的同时,关于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也得出
了各不相同的结论。一方面,许多经验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增长会给低工
资工人就业带来负效应。Brown 、Gilroy、Kohen (1983) 探索了不同的函数形
式,增减了各种解释变量同时扩展了许多基本分析,得出最低工资 10 %的增
长将减少就业 1 %的结论。Abowd Joh M 、Kramarz Francis 和 Margolis Da
vid N (1999) 研究了法国和美国最低工资增长与就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