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现浇板满堂支架施工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203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浇板满堂支架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9/1/23 文件大小:2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浇板满堂支架施工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4现浇板满堂支架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本项目起点位于董大线K18+,终至董大线K19+(即图纸中K0+000至K0+),横跨大岭底河水系。,,平面交叉一处。旧桥拆除,重建22m+25m+32m+25m+22m的拱桥。全桥采用混凝土结构,现要进行现浇板满堂支架的施工,现浇板全长126m,分别在垫墙、墩台盖梁上设置断缝,桥全宽30m,采用钢筋混凝土实心板,板厚50cm。(拱圈混凝土养生期已满28天强度要求),不考虑拱圈在上部荷载(支撑体系重量、上部主梁钢筋混凝土重量、施工时产生的动荷载等)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支架基础部分按拱圈上圆弧形分布,底托不便于水平放置,我施工单位考虑采用拱圈上植筋浇筑混凝土找平基座辅助底托竖向受力。,支架采用φ48δ=。并通过调整底托高度,使横杆水平受力。立杆顶均装可调顶托,便于标高调整、落架等后续工序的施工。横杆步距除最顶层的2道为60cm外,其余均为120cm(~,,原木代替部分占满堂支架的1/4)。板梁的不同部位(翼板、主板)其荷载也不同,基本按主板部位检验其稳定性,支架的搭设,,考虑必须有三根立杆支撑,故纵、横向均按最不利荷载主板80~90×90cm布置。之上沿桥梁横轴线方向,在脚手架顶托上布置9cm×12cm方木,再在其上布设5cm×8cm纵向方木;作为主板底模的受力骨架。横向方木间距同脚手架纵桥向间距,为90cm;横向方木间距为30cm。横、纵向方木交叉点用铁钉等连接构成受力整体,再铺15mm厚的桥梁专用模板作底模(及侧模)。具体支架搭设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现浇主板采用满堂支架现场浇筑施工。钢筋在钢筋加工区加工、人工现场绑扎成型。现浇板混凝土每孔对称浇筑完成(后浇带部分设预留槽)。混凝土在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罐车运送至现场,混凝土汽车泵泵送入模。考虑设计图纸每孔在盖梁及垫墙两端设置断缝,混凝土浇筑由每孔的两端向中间对称浇筑,人工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现浇混凝土主板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C40混凝土m³ 、检验支架、模板的稳定性,其检验荷载组合为:模板及支架荷载。钢筋混凝土荷载。施工人员及施工机具运输或堆放荷载。混凝土产生的冲击荷载。振捣混凝土产生的竖向荷载。按第三孔(跨径最大,32米)基本数据:如下图所示长:32m底宽::(含翼板):15m2荷载组合:混凝土(含钢筋)+模板+混凝土振捣+人员及其它。根据设计文件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和现场实际可得:C40钢筋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6kN/m3;模板重力荷载1kPa,顺桥向每延米重力=1×30=30kN/延米;,,顺桥向每延米荷载=(+2)×30=135kN/延米(所有荷载已考虑安全系数,其中翼板截面按主板截面积计算)。由于按最不利荷载进行组合,且部分荷载进行了放大计算,所以组合荷载不再乘以安全系数。支架采用φ48δ=,根据桥梁施工手册(桥涵篇)表13-5得,,单根立杆设计荷载为40kN,,单根立杆设计荷载为30kN。本方案按30kN进行检算。⑴满堂支架立杆受力验算主板截面主板截面(含翼板)顺桥向每延米混凝土重力15×26=390kN/延米,合计顺桥向每延米荷载组合=390+30(模板)+135=555kN/延米。脚手架横向每排34根(两侧翼板根部之间)立杆,,则平均每根立杆受力为555/34×=<30kN。满足要求。、纵横向间距按90cm*90cm布置时主板截面受力验算:平均每根圆木受力为555/34×=,代入公式F=N/A≤(f为木材容许顺纹承压应力),即:F=N/A=14692/(*50*50)=<18N/平方毫米(15为采用的原木为东北落叶松(编号为TC17B)的顺纹抗压强度),满足要求⑵基础承载力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