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红楼梦经典赏析作者简介主题思想主要人物诗词欣赏片段赏析妙语佳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主题思想: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红楼梦》是产生在我国十八世纪中叶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表现上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红楼梦》透过所谓“康乾盛世”的表象,暴露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形象地反映了十八世纪上半期这一历史时代的风貌和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红楼梦》的内容是复杂的,主题也是多层次的,其中之一就是表现了作者的妇女观。作者认为,妇女无论就天资、才干等任何一方面说,都不让须眉,只是那个社会把她们的聪明才智压抑埋没了。特别是随着封建家族的衰落,那么多无辜的女孩子随着一齐毁灭,这是作者痛惜不已的。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红楼梦>是一曲女儿们的颂歌和挽歌。《红楼梦》主题思想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王熙凤晴雯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传说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单留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该石自经锻炼之后,通了灵性,可大可小。一僧一道见后,便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几个字,投它入世,成为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贾宝玉。他是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的种种叛逆思想,当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草莽”、“不肖”。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宝玉就出家当和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