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平法应用技术讲座.ppt

格式:ppt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平法应用技术讲座.ppt

上传人:陈晓翠 2011/9/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平法应用技术讲座.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 (暨工程设计方法)
应用技术讲座
主讲人:
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
邮箱:******@sdu.
讲座主要内容: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
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
现场答复问题
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一
混凝土结构原理承载多元理论:
1、承载材料理论:解决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问题;
2、承载可靠度理论——解决结构的安全度问题;
3、承载经典力学理论——解决结构上的荷载(作用)与结构的内力与变形(作用效应)问题;
4、承载抗力理论——解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
5、承载节点构造理论——解决构件的连接问题。
现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特性与共同工作原理,是相对比较丰富、比较成熟的内容。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可靠度理论,由30年前的半经验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过渡到现在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该理论对混凝土结构的适用程度(缺少支持正态分布曲线的实际试验和统计资料),以及在理论上究竟前进了多少尚难定论。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经典力学理论,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是混凝土结构杆件的截面较大,存在刚性区域与简化成单线形状的计算简图有很大差异,尤其反映在基础结构的计算方面。再者,荷载的力学简化存在较大的误差。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抗力理论是教科书中的主要内容,但主要为“构件”的抗力理论而非“结构”的抗力理论。其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部分是“正截面”问题,解决构件的弯、拉、压、偏拉、偏压;一部分是“斜截面”问题,解决构件的抗剪;一部分是“螺旋面”问题,解决构件的抗扭。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节点构造理论现阶段几乎是空白,研究缺口非常大,给人造成“构件的简单组合即为结构”的错误感觉,不符合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自然法则。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1、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以较小谬误取代较大谬误的过程,因而存在正确程度的问题。科学本身不是真理,科学是在追求真理的动机下的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得到的发现和解释自然的渐进性成果。科学通常有发现而无发明。
2、技术发展的过程,是以比较高的适用程度取代比较低的适用程度的问题,技术本质上并不存在正确程度的高低。技术通常有发明而无发现。
3、科学与技术各位两个“圆”(领域),这两个“圆”符合“交叉圆”的自然法则。平法研究位于两圆的交叉区域。
4、基础理论主要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基础理论用于发现世界和解释世界,存在发现、更新而非创新。
5、应用理论主要是技术研究的成果,应用理论用于改造世界和建设非自然存在的物体,存在不断创新。应用理论的实质属于方法范畴。
6、基础理论不具备直接用于实践的功能,基础理论通过应用理论即方法才可用于实践。方法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7、基础理论的发展极其缓慢,而方法的发展非常迅速,日新月异。
8、方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相当重要地位,很多问题的解决往往难在方法上,而不是难在基础理论上。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均是方法的发明而不是理论的发明。
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二
结构工程界的五板块划分:
1、理论板块: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
2、技术板块:工程技术类专著,用于辅助解决工程问题;
3、规范规程板块:为国家的技术法规;
4、技术规则板块: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技术指导性文件;
5、技术监督板块:主要对设计、施工与材料的质量实行监督。
现状:
1、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板块:应当为其他板块的基础,但目前落后于规范规程板块及技术规则板块(包括大学教科书滞后),且至今尚未全面完成“构件”到“结构”的转变,典型现象是没有解决好节点问题。
2、技术板块: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板块,其内容主要用于工程界,尚未收进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
3、规范规程板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规范规程采取追踪、引进国外版本的路子,在现阶段奇怪地走在建筑科学技术的最前沿,而实际缺少国内理论板块的支撑,因此内容不稳定,修订频繁,出现明显板块错位,其失误属于自然结果。这种板块错位现象是我国在特殊历史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应属正常。
4、技术规则板块:是系规范规程的应用细则延伸,更具体化和更加细化,具有明确且实际的技术指导作用。目前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承担起了这个重要功能,如G101系列与G329。其内容主要有设计制图规则和作为图形化的构造规则的标准构造详图。
5、技术监督板块:属于新兴板块,主要由设计审图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行使职责。
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三
关于辨证思维与逻辑思维:
辨证方法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而逻辑方法更适合于解决与处理问题。
辨证思维的力量强于逻辑思维的力量,但辨证思维更适合于研究人文和历史,而逻辑思维更适合研究工程技术。
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的哲学家就发展了辩证思维,但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