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文档名称:

第五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ppt

格式:ppt   大小:884KB   页数:6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五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ppt

上传人:zbfc1172 2019/1/25 文件大小:8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五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观察活动二、实验操作性活动三、科学讨论型活动四、技术操作性活动晶舅耕症唁痛个帜伐麦亦***、观察活动的定义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实物,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区别,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观察技能。在观察活动中主要是运用观察的方法,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学科学的方法。(小班)[活动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活动准备]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活动过程]1、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兴趣。师: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今天请大家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到水里会怎么样?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师: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到哪里去了呢?现在又变什么样了呢?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幼儿表达交流。4、小结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活动评析]该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惯是有益的。、观察的类型(一)对个别物体的观察(P80)是指对单个的物体(或一类物体)、现象的观察。是最基本的观察类型。特点:重在把握观察对象的外形特征,如形状、颜色以及光滑粗糙、软硬、气味等特性,生活、生长****性和特点,物体的静态与动态,物体存在与环境关系等。通过这类观察积累大量感性经验,学****和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技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二)比较性观察(P81)是指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并进行比较,以找出物体间的异同点。这种观察方法能帮助幼儿较快发现事物的特征,利于幼儿分类能力发展和概念的形成。比较性观察要求选择同类物体进行比较,既找物体的不同点也要找出相同点。观察时先选择一些差异比较明显的物体给幼儿观察,逐步发展到差异较小或差异细微的物体。(三)长期系统性观察(P80)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断地观察某种物体或现象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并形成完整认识。主要用于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以及气象的变化,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