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伴随着地铁快步走进庐州城,长江路桥、三孝口天桥、红旗浴场……这些曾经被时代的刻刀雕进城市大街小巷的建筑也将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会彻底消失。
记忆地标:长江路桥
形成年代:1974年
记忆画面:长江路桥、淮河路桥、寿春路桥组成南淝河上“三姊妹桥”,“很多人慕名而来一睹三座桥的风采,并合影留念。”承载老庐州人40年记忆的长江路桥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回归人们视线。
近日,从合肥市轨道公司获悉,在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新长江路桥施工单位目前正在紧张制定汛期施工方案,加快推进施工进度,新桥最快有望年底放行通车。如果今年南淝河汛情较大,进而影响到施工,新桥的亮相时间可能推迟到明年初。
“三姊妹桥”成一道风景
老长江路桥寄托了合肥人别样的情感。它不但见证了合肥的迅速成长,也见证了发生在桥上的历史与传奇。据介绍,长江路桥是因“安徽第一路”得名。“此前合肥人想从长江路出城,只能沿着环城路转上淮河路桥过南淝河。”据合肥民俗专家牛耘的介绍,其实长江路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在长江路桥偏东的边上曾架设了一座木质桥。“由于和当时同属于木质桥的淮河路桥造型颇为洋气,两座桥又被老百姓称为小洋桥和大洋桥。”不过,解放后,小洋桥毁坏了。直到1973年,真正意义上的长江路桥才正式动工。
“别看这座桥仅有70多米长,20多米宽,刚建好那会可是一件很轰动的事儿。”据家住合肥包河区的孙老介绍,由于当年大东门一带交通压力太大,时常出现拥堵。合肥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在淮河路桥的下游小东门位置建桥。在“大干快上”的口号下,合肥市当时的基建局集中人力和物力,于当年年底建成该桥。1974年元旦,长江路桥正式通车。“通车那会儿,很多市民过来看热闹。”
当时光流逝到上世纪80年代,寿春路桥诞生了。于是,长江路桥、淮河路桥、寿春路桥这三座桥便成为了南淝河上赫赫有名的“三姊妹桥”。“很多人慕名而来一睹三座桥的风采,并合影留念。”
期待桥畔“市井图”复活
对于已经消逝的长江路桥,孙老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大桥两旁栏杆上的浮雕。“刚建成那会儿,浮雕题材大都是工农兵、大跃进等,人物形象夸张,有着那个特殊时代的鲜明特征。”到了2002年9月,长江路桥上的200多块浮雕被统一换成双层浮雕板装饰,浮雕的内容也变成了以三国、水浒等历史故事为主。“像张辽大战逍遥津等,与合肥人有关的故事,都能看到。”
1980年,南淝河洪水滔天,漫过河堤,两岸一片汪洋。“长江路桥也真争气,与洪水抗衡了好多天,桥面一直保持通行。”
随着地铁1号线工程正式动工,因桥龄过大、承载力不足等因素,长江路桥被拆除,与它一起消失的还有桥畔的人文风景。据介绍,以前长江路桥的边上是合肥人喜欢散步的小花园,“唱戏的、耍猴的、变魔术的、说大鼓书的、拉弓练拳的,比比皆是,好不热闹。但现在,这些热闹场景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孙老很希望新桥建好时,桥畔可以恢复往日的风光。
新长江路桥最快年底通车
近日,报道了新长江路桥因汛期延期竣工的消息。根据合肥市轨道公司的最新消息,施工方将在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推进长江路桥的建设,预计新桥最快年底放行通车。
按照设计方案,新长江路桥为超静定体系斜腿钢架拱桥,“性能好、美观”。据建设方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长江路桥将按左右两幅设计,左、,。桥梁宽度约51米,,可实现双向十车道的通行能力。
考虑到合肥已进入汛期,合肥市轨道公司表示,如果汛情太大影响到施工,将会调整施工计划,工期也将不得不顺延。新长江路桥的亮相可能会推迟至明年初。
记忆地标:红旗澡堂
形成年代:1975年
记忆画面:“下班后我们都爱去,在里面聊天、听广播,有时还喝啤酒。”
“1975年,厂里建了澡堂,我们下班后都要进去洗洗冲冲,聊天听广播,后来被人承包,我们很少去了,但是看着它还是那么亲切,快40年了。”而今,对于67岁的王允如来说,这一点亲切的记忆也即将要消失了,随着合肥地铁2号线的建设,合肥市的一些建筑要为出站口让路,怀宁路口的红旗浴场,就是其中之一。
工厂职工澡堂人气旺
怀宁路与长江路交叉口,如今的繁华已经掩盖了曾经的军工企业红旗机械厂的特性,现在的华联超市、昌河4S店等都是该厂曾经的厂区、生活区。
红旗机械厂1973年在合肥建厂,王允如是第一批工人。“你想象不到当年工厂有多红火,我是招工来的,在这里学手艺,在合肥成家立业。”
王允如介绍,厂里1975年建成职工澡堂,就是红旗澡堂。“下班后我们都爱去,其实不仅仅是洗澡,就和电视上北京的澡堂一样,我们在里面聊天、听广播,有时还喝啤酒。”王允如说,其实澡堂已经成了职工们除了车间外的第二个聚集地。
【变迁】合肥城西老字号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