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仿蛇形机器人蠕动机构的设计【含CAD图纸、PROE三维】.zip

格式:zip   大小:9,585KB   页数:41页
该文档为压缩包格式,解压后包含27个文件,11张图纸,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仿蛇形机器人蠕动机构的设计【含CAD图纸、PROE三维】.zip

上传人:做机械197216396 2019/1/26 文件大小:9.3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png [13.24 KB]
3.jpg [119.45 KB]
4.jpg [111.32 KB]
5.png [11.63 KB]
1.jpg [111.71 KB]
PROE三维图.zip [4.89 MB]
任务书.doc [56 KB]
仿蛇形机器人蠕动机构的设计-选题、审题表.doc [22.50 KB]
仿蛇形机器人蠕动机构的设计答辩稿.ppt [2.97 MB]
动力传递轴套.dwg [63.91 KB] 查看图纸
壳体1.dwg [90.84 KB] 查看图纸
壳体2.dwg [86.09 KB] 查看图纸
外文原稿.pdf [211.18 KB]
套筒.dwg [61.16 KB] 查看图纸
定位轴套.dwg [62.16 KB] 查看图纸
封面、中外文摘要.doc [21 KB]
方形截面轴.dwg [62.16 KB] 查看图纸
机器人蠕动机构的设计-任务书.doc [56.50 KB]
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标准格式.doc [2.24 MB]
毕业设计前期工作材料目录.doc [19 KB]
电机固定带.dwg [52.94 KB] 查看图纸
目录.doc [20 KB]
装配图.dwg [137.19 KB] 查看图纸
轴类零件.dwg [77.38 KB] 查看图纸
选题、审题表.doc [22.50 KB]
锥齿轮1.dwg [61.16 KB] 查看图纸
锥齿轮2.dwg [61.41 KB] 查看图纸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引言机器人的诞生和发展与科学技术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符合科技革命关于生产实践需要的理论。机器人作为一种高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这种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是通过科技革命的内在推动力来实现的。同时,机器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科学技术成为显见的生产力,极大地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民生活的改善,推动着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机器人技术作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学科,将成为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机器人,英语为ROBOT,意思是一种干脏活的人形机器。它体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一种愿望,即创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智能机器,以便能够代替人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机器人虽然是一个新造词,但关于机器人这一思想的渊源,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有能工巧匠侣师制作了一个歌舞“机器人”献给周穆王;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发明家戴达罗斯用青铜为可里特岛国王迈诺斯塑造了一个守卫宝岛的青铜卫士塔罗斯;我国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用于军事的指南车,可以说它是最早的移动机器人雏形[1]。随着科技的发展,18世纪出现了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这引起了古代机器人技术的进步。1893年More制造了“蒸汽人”,它的腰由杆件支撑,靠蒸汽驱动双腿沿圆周运动。以上这些自动玩具或自动作业机的出现均是以当时的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它们的功能是单一的,实现方法是落后的,但它们却代表了当时的最高科技水平[1]。20世纪,人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量子力学、相对论的创立,原子能的应用,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信息技术的腾飞,人类基因工作草图的绘就,世界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此时,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密不可分,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与技术的综合性革命――现代科技革命圆。 现代机器人是电子工程学、机械学、控制论与控制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类学、社会学、人工智能、生物学等多学科的集成,所以它是多学科科技革命的必然结果。当时电子计算机已经出现,电子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产业领域出现了受计算机控制的可编程的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相关的控制技术和零部件加工有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类需要开发自动机械,代替人去从事一些恶劣环境下的工作,比如在原子能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存在大量放射性,要求用某种操作机械代替人来处理放射性物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阿尔贡研究所于1947年开发了一种遥控机械手代替人,1948年又开发了主从机械手。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设计出了第一台可编程(示教再现型)的工业机器人,在此基础上,创建了Un5m此on公司,并于1962年生产出来,取名为Unimate。此机器人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CM)投入使用,这标志着第一代机器人的诞生。从此,机器人开始成为社会系统中的一员,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生产出最初的工业机器人,到20世纪80年代初,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除了工业机器人水平不断提高之外,各种用于非制造业的先进机器人系统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现将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两条技术发展路线分述机器人的发展进程。从机器人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机器人在功能和技术层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机器人的视觉、触觉、自主控制等技术就是典型的代表。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器人概念的延伸。20世纪80年代,将具有感觉、思考、决策和动作能力的系统称为智能机器人,这是一个概括的、含义广泛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但指导了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而且又赋予了机器人技术向深广发展的巨大空间,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微小型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相继问世,许多梦想成为了现实。将机器人的单元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新机器――机器人化机器。当前与信息技术的交互和融合产生了“软件机器人”、“网络机器人”;与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的交叉和融合又产生了“纳米机器人”;今后也许与克隆技术的结合将会产生“克隆机器人”问。这说明了机器人所具有的创新活力,也说明了客观世界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统一世界。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方面或某种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特征也必然会在各门学科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反映出来,同时也决定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决定了它们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科学整体。机器人融合了计算机、信息、自动控制、机械、仿生等技术,从而使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