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学语文老师读书笔记 《解读语文》读书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学语文老师读书笔记 《解读语文》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9/1/2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学语文老师读书笔记 《解读语文》读书笔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学语文老师读书笔记《解读语文》读书笔记“观察并不是机械的反映,它不同于观看,而是有目的性的,目的就是主体的预期,没有预期,往往就视而不见。”对这句的深刻认识是在教学之后,在备课期间,我才拾起高中阶段被我遗落的种种知识要点,而我那个时候的学****也只是被动的接受,因为我知道,学****是我的责任,而且反正要坐在教室,不学也是浪费时间,所幸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做了老师之后,因为有了目的性,有了抓手,高中阶段那些被我视而不见的东西都仿佛活了过来,不停地在我心头跳跃。“他看到的并不是贺知章的巧妙,而是他自己贫乏的“巧妙”概念”。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刚站在讲台时的尴尬——学生突然问:“老师,李白的风格是豪放飘逸,到底什么是豪放飘逸?”我一时竟答不出来。我们读李白的诗歌读得多了,便悟了出来所谓的豪放飘逸,却找不到一个正确浅显的方式讲授给学生。所以我们老师不过是把别人没嚼透的话传递给学生,却很少真正深入文本去踏踏实实地研究,然后用自己的话去传达,而事实上,很多语文老师都是这个样子的。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思维模式,让我觉得可怕。也许,真正的无知就是从这种一知半解中开始的。“阅读就是读者主体、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从表层到深层的通话与调节。”这句话看似抽象,但却是我们现在必须去做的事情,因为我们大多数老师都处在在表层上翻滚折腾的阶段。再讲小说《祝福》的时候,听了几个老师的课,无一例外的都是通过分析祥林嫂的肖像、语言、动作来分析她的形象。我不排斥这种做法,但是用一节课做这种能力层级不是很高的事情会是一种浪费。而且这种分析在学生统一的教辅资料里摆的清清楚楚,只要给学生两分钟时间,他们就可以知道是怎么回事,一个底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很清晰地就会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但是我们老师却用40分钟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始终达不到一个相对深刻的程度,问题在哪呢?我觉得是老师在研究文本时不能从表层到深层,不能通过小的切入点,还原人物的命运与遭遇,放在一个社会环境中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要揭开文本隐藏的“意脉”,就要从心理隐藏的现成预期中解脱出来”每个人对做每件事心中都有预期,而学生看文章也是。他们只关注能引起自己兴趣的东西,比如红楼梦里的爱恨纠葛,比如诗词里的缠绵悱恻,比如作者背后的各种趣事……而理解文本也有预期,如果只把小说看成是理解人物形象,那么你就理解不出宝玉初见黛玉时“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背后对林黛玉的深刻理解,一眼便是知己。要真正解开文本的潜在内涵,我们必须抛却形成定势思维的****惯,以及这种****惯所带来的条件反射。“阅读是一种专业,专业的修养不是自发的,而是要循序渐进、不畏艰难地****得的。”语文老师难当的症结也在此。因为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去阅读,还要努力和学生一起去发掘阅读的乐趣,而引导学生爱阅读还不够,还得让他们会阅读,这就不容易了。当然这也是我现在头疼的一大问题——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