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doc

上传人:799474576 2013/8/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思想和成就: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
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②学****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
派别
主张或特点
代表
代表的思想
儒家
提倡“仁”“礼”“德治”“仁政”
见上面
见上面
道家
①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
②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
③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影响了古代文化
老子
①“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②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转化是无条件的
③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原则
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消极态度
庄子
认为万物没有界限与差别,主张逍遥自得
法家
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
②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李悝
①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②用严酷的刑罚确立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君权。
商鞅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定爵;
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
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
吸收道家学说,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家
推崇夏朝政治,学****大禹刻骨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墨翟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尙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认识论“三表法”和逻辑学“察类明故”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
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
和主张;
②社会基础: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起,纷纷招揽人才,
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士”的形成;
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
(3)百家争鸣的意义:
人教版必修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十院校《中国古代史》: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张岂之主编的六卷本《中国历史》先秦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启示。
:
(1)原因(了解):
①秦依法治国,却因暴政速亡;汉初实行黄老无为的方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解决不了王国势大、
土地兼并等问题;
②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出现融合趋势,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创立新
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要求,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导礼制,着眼于社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适合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而汉初经济恢复
后,国家生活逐渐转入正轨。
(2)表现:
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
太学建立的意义:①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④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一定改变大官富子嗣垄断教育局面;
⑤进一步推动了入学的传播和发展。
(3)影响:
①结束了各派平等竞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