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A叶片结构管理.pptx

格式:pptx   大小:1,626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A叶片结构管理.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9/1/27 文件大小:1.5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A叶片结构管理.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RotaryPump]一、(2段半径R,2段半径r)和4段过渡曲线构成。叶片受离心力和液压力(叶片底部空间由排出腔引入压力油)。定子和转子两侧有两块配油盘,各有两对吸排口。无困油现象。作用在定子及转子上的液压力完全平衡,属于卸荷式叶片泵。2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RotaryPump],转子也是圆,二者存在偏心距e。会产生困油现象,通过排出口边缘开三角形卸荷槽解决。定子、转子和轴承承受不平衡的径向液压力,属于非卸荷式叶片泵。3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RotaryPump]。配油盘中线相对于定子中线顺转向偏转了一个角。排油压力在定子中线方向产生分力Fx。若Fx小于弹簧力和摩擦力,e保持最大,实际排量随排压增加而降低(AB段)。排压大于pB时,Fx增大使定子左移,排量和排压迅速降低。达到pC时,理论流量等于泵的内漏泄,排量为零。弹簧越紧,pB、pC越大。螺钉3可改变AB段的高度。弹簧7预紧力增加,BC段右移。弹簧7刚度越小,BC段越陡。4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RotaryPump]二、、转子和叶片定子型线由4段圆弧和4段过渡曲线构成。过渡曲线前半段是等加速曲线,后半段是等减速曲线,以降低叶片在槽中的加速度,防止冲击。为了使叶片能压紧定子,双作用泵叶片底部与排出腔相通。吸入区叶片顶部通吸入区、底部通排出区,靠油压差压紧(所以定子磨损最重的是吸入区);排出区叶片顶部、底部都通排出区,油压抵消,叶片靠摩擦力和离心力压紧定子。(叶片底端空间通排出区)5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RotaryPump]二、、转子和叶片[Stator,Rotator,Vane]单作用泵转过吸入区时向外伸的加速度较小,靠离心力可使叶片压紧。为避免压力过大,配油盘油槽分两段:排油区和部分密封区较长的一段通排出腔,吸油区较短的一段与吸入腔相通。(简记:单作用泵叶片底端在吸排区分别通吸排腔)为保证径向力平衡,叶片数取偶数(12或10)。6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RotaryPump](难点★★★★)7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RotaryPump](难点★★★★)配油盘入口流速4~5m/s,最大不超过6m/s,否则流阻太大易发生气穴现象。8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RotaryPump](难点★★★★)配油盘上密封区圆心角()必须大于等于叶片夹角(=2/z),否则使吸排腔沟通,造成严重漏泄。定子圆弧段圆心角()应大于等于配油盘上密封区圆心角(),否则产生困油现象。油通过右侧配油盘上的排出口排到排出腔,左侧配油盘对应位置有盲孔,使叶片轴向力平衡。9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RotaryPump]配油盘上密封区圆心角叶片夹角定子圆弧段圆心角如果则容积效率降低;如果则发生困油现象;如果则容积效率降低;应有(★★★)10船舶辅机第2章回转泵[RotaryPump](难点★★★★)配油盘入口流速4~5m/s,最大不超过6m/s,否则流阻太大易发生气穴现象。配油盘的排出口在叶片从密封区进入端的边缘处开有三角形节流槽,它使相邻叶片间的工作空间在从密封区转入排出区时,能逐渐地与排出口相沟通,减轻液压冲击和噪声,并引起流量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