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东省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简要事迹一、齐头并进,救护与管理两不误海龟保护区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海龟保护工作,团结协作,在海龟救护、海龟人工孵化与养殖、海龟人工繁殖、海龟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了恢复海龟种群数量,保证保护区的持续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区自成立以来,保护海龟上岸产卵共1186只(次),产卵670窝,共75869枚,孵化稚龟62408只;标志放流成年雌海龟125只,增殖放流小海龟53203只。累计送回保护区救治受伤的海龟有758只,其中702只被成功治愈并放归大海。救助的下一步是暂养,为了提高海龟培育、海龟救护成活率,保护区建造一个占地约700平方米,含有人工孵化房、海龟拯救室、稚龟暂养、海龟养殖池的水生救护中心,并引进“循环、高效、健康养殖海水净化处理系统”,可实现海龟驯养繁殖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实现“工厂化”驯养模式,并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养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确保海龟培育成活率达96%、救护成活率达93%,受精卵成活率达90%以上。管理上,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海龟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自2000年海龟保护区建设纳入广东省人大议案范围来,已有相对完善的保护区交通、巡护道路、海龟救护中心、海龟繁育基地、海龟科普馆、瞭望台、视频监控室、专家楼等保护管理设施。2013年至2015年期间,海龟保护区进一步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对海龟科普馆进行升级改造,增加了海龟科普知识语音问答游戏、3D海龟科普专题片等内容;修缮巡护道路,完成保护区巡护道路沥青路面铺设工作;对保护区小广场进行整顿,修整了地面和围墙;对宣教中心改造及装饰,改造完成监控室、厨房、会议室等;设立统一标准垃圾箱、指引牌等;升级改造了水库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观海平台及沿海巡护栈道;完善了海龟产卵沙滩、海龟救护中心、保护区大门的监控视频建设,加强了海龟产卵栖息地科研监测和保护管理,使海龟物种资源和繁殖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二、敢为人先、深入推进依法治区保护区勇于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努力探索保护区管理方法,积极推进依法治区。一是加强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组建了综合素质高、学历层次合理的科技队伍,使保护区2004年实现了独立承担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零的突破;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探索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渔政、海监执法措施,率先建立起广东省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渔政执勤点、渔政支队和海监支队,为同类型保护区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加强与当地渔政支队等执法队伍的联系,强化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能,切实做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及海洋环境监察工作;三是积极推动海龟保护区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区一法”的要求,2013年8月,《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在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二届9次常务会议上通过,并于2013年12月开始实施;保护区还制定了《保护区财务管理制度》、《海龟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海监执法“三巡”制度》等制度,以实现法治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并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四是求真务实,制订和严格执行保护区管护与共管制度,推动社区共建共管,积极联合当地政府、公安、社区等,开展联合执法和宣传教育,在当地中小学设立“海龟环保奖学金”,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