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安驾庄镇传统节日.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驾庄镇传统节日.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1/28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驾庄镇传统节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安驾庄镇传统节日1、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腊月初,人们便开始筹办年货,碾米磨面,买布做衣,蒸馒头,备菜肴。腊月二十左右,杀猪宰羊,赶集上店,鸡、鱼、肉、酒诸品备齐。末旬,洗衣整被,清洁庭院,贴年画,房屋庭院焕然一新。腊月的最后一天称“年除”。男人们贴对联、灶君,备鞭炮,糊灯笼,备烛台、香炉,挑水、劈柴;女人们包饺子,家家欢天喜地。各家于除夕下午将“家亲轴子”挂在墙上,摆供桌,除夕傍晚,各家由长者用托盘端着香炉、牌位、酒具等率子孙到村外,朝祖坟方向斟酒洒地,焚纸烧香,念叨已故亲人“回家团聚过年”。天黑之后,供桌上点燃烛香,大门槛内横放一根木棍,谓“拦门棍”,意拦“恶魔进家”。“家亲”请到家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不准坐人。夜深后迎财神,逢人便叩头,视为财神,预示一年财源茂盛。正月初一或初二傍晚“送家亲”。建国后,此俗逐渐破除。人们将年除作为拥军优属之日,村干部组织群众敲锣打鼓,给烈军属挂光荣匾,贴春联,送年货,青年学生帮助优抚对象打水、扫院、干零活。除夕之夜,合家团聚,家家户户备足酒菜,分居的儿子带酒菜到父母家中,父母去世者,弟到兄家中,畅饮辞岁,话家常。子夜,鞭炮齐鸣,谓“发码子”,辞旧迎新。20世纪80年代以后,除夕之夜,合家边饮酒边看电视,共享节日之乐。饮罢酒,全家吃素馅饺子,意祈来年“素静”、平安。吃饺子沾蒜,意为“过日子会算计”。随后“发码子”,即进入新的一年。正月初一是拜年的日子。初一早晨,首先晚辈给长辈磕头,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族家邻里互相拜年。已婚妇女结伴拜年,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妇女儿童穿红戴绿热闹非凡。建国后拜年之风尤盛,但免去磕头,代之互致问候。各家备烟、茶、花生、瓜子、水果、点心等招待来者。党政机关干部多在正月初一上午到老红军、老干部家中拜年。农村干部多集体到军烈属家中拜年。正月初二是拜岳父、招待贵客的日子。结婚第一年,女婿称新客。正月初二岳家招待女婿叫“候新客”。一般女婿在年前给岳家送礼。礼分“干”、“湿”两种。干礼称“折干”送礼金;湿礼即鸡、鱼、肉、酒等四生礼。从正月初二至十五前,均是走亲串友,晚辈看望长辈的日子。正月初五人们午饭****惯吃水饺,称“捏五”,一般初四备好馅子,称“剁四不剁五,剁五跑媳妇”。还有“吃顿弯弯角,打得粮食没处搁”之说,表示人们祈求新的一年丰收。正月十六是走百家之日,俗称“走百遍”。境内尤盛“会亲家”,即儿女亲家要聚会,女方家长要送出嫁的女儿回婆家。正月十四之前,新结婚的媳妇要被娘家人叫走,叫做“躲十五”,有“十五不看灯,看灯死公公”之说。这一天,也有知己、亲戚、长者到晚辈家中看望的。至此****惯中的“年”才算过完。2、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灯节。十五日晚上,农民普遍在院内院外,堂屋、池塘、井边、祖茔坟地点油灯。过去多用萝卜制灯,或和面制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户户用各色蜡烛取代萝卜灯和面灯。元宵节夜晚吃水饺和面条,俗称“龙拿珠”。元宵节为农村兴盛节日,届时各村准备烟火,组织文艺晚会,尽情表演。传统节目狮宝、龙灯、顶红伞、高跷、花灯、花船、抬脏官等遍及各村庄。近年,群众食元宵者渐多,晚饭后,人们纷纷上街观赏灯火。此时,商店、村庄处处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直到深夜,热闹非凡。建国前,各村的故事会在正月十六日云集北石沟大桥和张家埠大桥会演。千姿百态,尽情表演。“文革”期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