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论语中的孝.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语中的孝.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9/1/28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语中的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孝”是《论语》其它诸德建构的本源通过第二节对《论语》中“孝”与“仁”、“义”、“礼”、“忠”关系的考察,可以发现,在“为核心的孔门道德体系中,“孝”被看作是实现“仁”的基础。也正因为“孝为仁之本”,当“孝与其他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孝”有其他道德规范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和独立性,其他的道德均要以“孝”为前提。礼、孝源于人之情,彼此又互为表里;忠源于孝的幼事长,为孝的扩大,实为孝之用;义虽然为“制事之宜”,但不能超出孝的前提,为孝之所宜。《孝经》所说“孝,德之本也”1。可见孝在《论语》内部诸德之中,处于本源性的地位。二、《论语》中“孝”的作用“孝”在孔门的道德体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必然与其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作用相关。“孝”在《论语》中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孝对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推动作用“孝为仁之本”,也可以放到“用”的范畴中考察,按朱熹的解释也可以理解为孝是“为仁”之本。2孔子对孝的大力提倡,首先是从对个体的培养出发的。强调“孝”是个人的行为准则。“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子罕》),表明孝悌是任何行为的前提,为弟子必须先修孝悌。为“士”也必须以“孝”的标准来要求,即“宗族称孝焉”(《论语·子路》)。孔子本人也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如,对于他人的丧事,也必致哀戚,视同己丧,“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子罕》)又,孔子对老也十分尊敬,《论语·乡党》:“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何晏集解:“孔曰:‘杖者,老人也。乡人饮酒之礼,主于老者。老者礼毕出,孔子从而后出。”3《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邢昺疏:“言己愿老者安己,事之以孝敬也。”4孝对提升个人道德的修养可见一斑。(二)孝对移易风俗、淳化民德的教化作用《论语·学而》篇载:“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所谓“慎终追远”,则是指丧祭致“孝”。那么,丧祭致“孝”又如何能够达到使民德归厚的效果呢?《先进》篇记载孔子的话:“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所谓“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言闵子骞善人,上事父母,下顺兄弟,动静尽善,故人不得有非间之言也。”1闵子骞早年丧母,父亲为之娶一后母。后母生二子而待闵子骞刻薄少恩。闵子骞冬天衣单而两个弟弟尽着棉衣。闵父怒其后母待闵子骞薄,想要将其休掉。闵子骞劝说父亲:“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听后惭愧不已,于是待闵子骞如同己出,遂为慈母。由此可见,闵子骞之“孝”是为纯“孝”,外人无可非议。而这种纯“孝”,其客观作用则使本刻薄少恩的后母一变而为仁善和蔼之慈母,所以孔子对其大加慨“孝哉,闵子骞”!所以《论语·学而》云:“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又《孝经·广扬名章》则云:“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孝”之淳化民德、移风易俗的功能由此可见。(三)孝对为政、事君的启发作用《论语·为政》载:“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认为在家里侍奉父母,友爱兄弟,也是为政。“施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