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园老师读书笔记读《儿童早期的科学活动》有感幼儿园老师读书笔记读《儿童早期的科学活动》有感托一班李文婷刚拿到这本书,我注意到书扉页的左上角有一行小字“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刘晶波主编在总序中也是从自己刚进入学前教育专业或是在修哪一门功课、做哪一项课题的过程中老师、同学、同事总会有在其中的某个环节提到“美国研究者的观点怎样、美国的做法如何”等待时候的深刻印象为题谈了“为什么总是美国”,通过反复的筛选、聚焦、终于浓缩成了上面三个问题: “美国的学前教育有怎样的特别之处?”“美国的学前教育到底有哪些是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习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学习美国的学前教育呢?”尽管学前教育看上去只是人类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分支,但是它却是关乎着个体、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因而也受着太多因素的影响。简单地谈论某国、某地的学前教育是可以的,但若要深入的进行评价、分析、理清来龙去脉并择优而学之,确实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因此,才有了本书的出现。本书的目标是帮助新教师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并竖立坚定的科学教育信念——即科学能够使儿童受益良多。认识到:操作材料和有趣的活动能够激发所以幼儿的兴趣。过去十年的脑科学研究不断证明了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长期的观察研究也发现,那些快乐并充满好奇心的儿童能够学得更好。正因如此,本书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副标题——一种认知与情感相整合的学习模式。认知与学习的情感因素是一个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好奇心对生活经验的情绪反应以及从个人成就中产生的具有激励性的自我信念,即“自我效能”。俗话说得好:“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而儿童认识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方式又影响着他们的好奇心。对于儿童来说,客观世界的真相和获得自我效能感、掌握已知的欣喜和探索未知的渴望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无法解释的事情或可怕的事情可能会引发儿童的焦虑,但是这种焦虑也会激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在探索周围可怕的、愉快的或舒适的环境的同时,儿童都能够从中获得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会进一步促进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或许这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也是我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更想给予学龄前孩子们的! 第一章从学习的构成要素:好奇心、情绪、积极、消极情感与学习、自我效能与学习,更加可贵的是书中提出了多元的学习方式,并通过整合学习模式促进概念之间的联系。在科学活动的参与者并不仅限于儿童和老师,而是加入了家庭和社区的力量!粗读了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