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复杂性理论与教育的复杂性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复杂性理论与教育的复杂性研究.docx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19/1/29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复杂性理论与教育的复杂性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复杂性理论与教育的复杂性研究摘要: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之教育学研究,需要对理性主义的简单性、唯一性、单向度、线性化的思维模式进行反思,继而代之以用复杂性、开放性、多元性、发展性和非线性的观念来审视极为复杂的教育现象与教育生活,从事具有复杂性的教育学研究。在这一点上,复杂性理论的提出和复杂性研究方法的问世,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光明之门。关键词:教育学研究;方法论;思维模式;理性主义一、“简单性”抑或“复杂性”——人类思维模式的变与不变复杂性哲学和复杂性研究的提出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开辟了一条蹊径,使得我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复杂性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我们所“熟知、熟悉”的人类世界。这一研究思路和方式更为适宜于被以研究人类复杂教育现象为对象的教育学所采纳。17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自然科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以牛顿“三大力学定律”为核心的描述自然界现象的静态物理世界观的诞生,极大地增进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种经典的科学理性主义的认识观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归纳的方法、演绎的方法、实证的方法、数理统计的方法去认识和捕捉藏匿于大量现象和事件堆砌之下的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并信奉复杂的是纷繁的现象,简单的是事物的本质,本质和规律是不变的,只要一经掌握就可以普遍指导人们对现象世界的认识。理性主义科学观的问世,使得自然科学研究在认识论上始终贯穿着一种简单性的思维模式和原则,用实证主义哲学家马赫的“思维经济性”原则来概括就是:“科学家们应该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概念和最基本假设来解释现象多样的自然世界。”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指出:“自然界是最简单的。”爱因斯坦也认为,真实的自然界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界:“自然规律的简单性也是一种客观事实,而且正确的概念体系必须使这种简单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保持平衡。”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理”更是简单性思维模式的一种体现——“如无需要,毋需增加实质”。简单性原则和方法确有其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功效,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理性所能触及到的现象的深度。但是,这种普遍性、还原性、线性和可逆性的思维模式由于其认识范围上的有限性与认识事物的相对静止性,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片面性的烙印。因为现象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影响事物发展因素的多样性,使得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常常不能把影响事物发展的初始条件因素群、过程因素群、结果因素群等化约为某一种统一的因素,概括为一个共同的本质,更不能为了确定一个主导的因素而忽视或者低估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基于对简单性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和弊端的认识,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明确提出了“复杂性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复杂的东西不能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不能归结为一条规律,也不能化归为一个简单的思想。莫兰认为,世界的存在既不可能是纯粹有序的,也不可能是纯粹无序的,因为在一个只有无序性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将化为乌有而不可能存在,而在一个只有有序性的世界里万物将一成不变,不会有新的东西发生。所以,世界的基本性质是有序性和无序性的交混,而这正构成了事物“复杂性”的基础。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了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完全地相互转换,而采取热能形式的能量却不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这显然与经典的“能量守恒理论”有所不同,说明世界上有序的具体事物的存在最终都要归结为能量、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意味着世界的深层潜存着自发的无序化倾向。莫兰和克劳修斯的研究结果使得过去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决定论”的理论系统和思维模式受到了挑战。在现代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发现,无论是宇宙的起源、生命的律动、社会的发展以及微观世界的奥秘机理都存在着简单性思维模式所无法企及和解决的复杂现象。彭家勒指出:“基本现象的简单性再次隐藏在可观察的总现象的复杂性下面,但是这种简单性本身只是表面的,它隐藏着极其复杂的机制。”复杂性理论及研究方法的提出,使线性的因果认识论以及普适性、还原性的认识思路与研究视角正在经历着改变和消解。诚如普里戈金所言:“我们对自然的看法正经历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转向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性。”二、复杂性理论为教育学研究打开了一种新视域与自然现象相比较,作为在人类演进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人文社会现象则更不是简单性思维原则与思维方式所能够认识和解决的。由于受自然科学简单性、普适性、还原性、定量化和实证化观念的影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最初也是按照自然科学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孔德在创建社会学和实证哲学的过程中直接将实证的原则和方法引入到社会学研究之中,认为普适性、还原性和确定性是判定人文社会科学能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主要标准。近现代以来,“科学性”、“实证性”已俨然成为各门社会学科能否独立的图腾标志,这不仅表现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名称的确立都要冠以“科学”二字,而且在其研究方法以及结论的运用上也都要凸显理性主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