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对早稻播种的危害及防御措施.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对早稻播种的危害及防御措施.docx

上传人:bb21547 2019/1/3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对早稻播种的危害及防御措施.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对早稻播种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广东梅州市地处粤东北山区,毗邻江西、福建,东与龙岩、上杭接壤,西南与河源、潮汕交界,面积万km2,人口48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300多万。全市共有耕地面积20多万hm2,其中梅县水稻种植面积有万hm2,土壤肥沃,光照、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mm,年平均气温为~℃,无霜期300d以上。倒春寒天气是广东中、南部地区从3月11日起,北部地区从3月21日起出现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天气对早稻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危害,低温阴雨是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2℃,且连续3d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5℃,且日照时数少于或等于2h,连续7d或以上。凡在2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即统计为1次低温阴雨过程。笔者分析了广东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的成因,提出了防御早稻烂秧的综合措施,以期对生产提供参考。 1 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的成因广东的低温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早春的2—3月。此时极地大陆冷气团开始变性减弱,而暖湿的南支槽则开始活跃起来,北方冷空气主力从我国东部南下时,与热带海洋来的暖湿气团相遇,往往形成两股势均力敌的冷暖气流交锋,并徘徊于南岭至广东沿海之间,称之为南岭静止锋或南海静止锋,因而导致广东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倒春寒”是指在季节上本应回暖反而出现寒冷的一种异常天气现象。通常,春季的气温是逐渐上升的,但有时受较强的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会突然下降,出现比常年温度明显偏低而对作物造成冷害的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一般出现春季冷温阴雨或倒春寒有2种情况:一是前期气温回升正常,后期比常年偏低;二是前期气温偏高,后期气温比常年偏低。 2 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对早稻的影响广东的春季是冷暖交替、潮湿多雨的季节,而春季又是百业生产的重要时节,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期待着明媚的春光,也要警惕低温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春季正值早稻播种育秧期,若遇上低温阴雨天气,常导致烂秧和死苗,不但损失良种,还贻误农时,影响晚稻适时播植,导致晚稻后期遭遇低温冷害的机率加大而减产。从农业生产来说,“倒春寒”更有害。秧苗陆续进入断乳期,抗御低温阴雨天气的能力大为减弱,若这时出现倒春寒天气,就面临大面积烂秧之灾,因此;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直接影响“米袋子”生产。 3 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对早稻播种育秧的影响低温阴雨天气类型冬末春初,正是早稻育秧的时期,而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力量还比较强,不时南下,形成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种烂秧。根据冷空气的强度及时间不同,低温阴雨天气分为3种类型。一是干冷型,冷空气势力强,大风降温,冷锋过后为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午间温度回升,但夜间辐射冷却强,因而夜间温度低,甚至出现霜冻。干冷型多出现在立春以前。二是湿冷型,冷空气势力较弱,与南来的暖湿气流相对峙,在南岭一带形成准静止锋,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气温虽不很低,但湿度大,日照少,这种类型多出现在立春以后。三是混合型,先是湿冷型,后转为干冷型,1~3月都可能出现。烂秧及原因烂秧包括烂种、烂芽和死苗,广东烂秧的主要原因有3种。淹水缺氧造成烂芽或死苗。长期持续低温阴雨,秧田长期渍水,在淹水缺氧环境下,种胚活力下降,秧苗不能正常扎根;在低温寡照条件下,根系吸收力弱,光合作用几乎停止,从叶部向根系输送的氧气也极少,造成根系缺氧而影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