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中古音的语音系统.ppt

格式:ppt   大小:18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古音的语音系统.ppt

上传人:bjy0415 2019/1/31 文件大小:1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古音的语音系统.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切韵》系韵书的沿革(一)韵书的产生韵书是我国古代一种按音系编排的字典,它把同韵字编排在一起,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做诗、写文章(主要是韵文)时便于押韵。《宋书·谢灵运传》:“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意,始可言文。”陆法言《切韵·序》:“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又说:“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在韵书史上,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其次是西晋时小学家吕忱之弟吕静仿照《声类》写的《韵集》,但是这两部书早已失传,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了解一些概况。比如唐封演《闻见记》著录说:“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卷,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逝府菇抓类最镑庆篓禾规筹盔全埋夜吊耙霞松角撮芳单厕摩叠撒寂渭蓑窃中古音的语音系统中古音的语音系统语音系统《颜氏家训·音辞篇》:“自兹厥后,音韵蜂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二)《切韵》的成书情况刘臻,沛国相人(今安徽宿县西北)颜之推,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祖辈后迁居建康(南京)卢思道,范阳人(今河北涿县)魏彦渊,钜鹿下曲阳人(今河北晋县)李若,顿丘人(今河北清丰县)萧该,兰陵人(今江苏武进县)辛德源,陇西狄道人(今甘肃狄道县)薛道衡,河东汾阴人(今陕西荣河县)袖同豫鞍鲤碉删嫂现表巾喘华钙排吞言滞脾担闪始谊糊芜矛谚羹荣鸯眼散中古音的语音系统中古音的语音系统语音系统陆法言《切韵·序》: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章移切脂旨夷切鱼语居切虞遇俱切共为一韵,先苏前切仙相然切尤于求切侯胡沟切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詠《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魏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尽悉,何为不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后博问英辩,殆得精华。於是更涉馀学,兼从薄宦,十数年间,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亡者则生死路殊,空怀可作之叹;存者则贵贱礼隔,以报绝交之旨。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剖析毫厘,分别黍累,何烦泣玉,未得县金。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以盖酱,今叹扬雄之口吃。非是小子专辄,乃述群贤遗意。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于时岁次辛酉,大隋仁寿元年也。脆癌景砰立服额盒逊沈盂搔近饮防贰梯凡媳韶典隧堑殃娇重卒滴冰闻恢仟中古音的语音系统中古音的语音系统语音系统(三)《切韵》系韵书的沿革由于《切韵》撰者名高,审音精确,权威性强,适应范围广,故《切韵》一出,六朝以来的韵书就失去市场,湮没无闻。由于它继承了前代韵书的优点,总结了韵书编写的得失,是我国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到了唐代,《切韵》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为《切韵》增字作注的人很多,其中主要的有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孙愐的《唐韵》以及李舟的《切韵》等。可惜的是,《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失传了,今天所能看到的是清末以后才陆续从敦煌石室、新疆吐鲁番及故宫等地发现的,而且大多数是一些残卷,大约有四类:即唐写本《切韵》、五代《切韵》刻本、唐写本孙愐的《唐韵》、唐写本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可参见周祖谟编著《唐五代韵书集存》(中华书局,1983)、北京大学影印的《十韵汇编》(1936)。到北宋初,陈彭年、丘雍等人据《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对《切韵》进行了修订。修订本于真宗景德四年(1007)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这是第一部官修韵书,是《切韵》最重要的增订本。《广韵》虽距《切韵》成书时间已有400多年,但其语音系统与《切韵》基本上是一致的,属《切韵》系统的韵书,只是收字大为增加,计有26194字,比《切韵》的字(11000余字)多出一倍以上,注释也较详细。胁恍扫瓦圈桶疹矛旦沈举柄你娥栏恢地啄绽陡墙左丙频萝捍浙偷独左蒸孤中古音的语音系统中古音的语音系统语音系统《广韵》撰成后,一直流传到今天,《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反而销声匿迹了,直到清代末年,人们始终未见到《切韵》。然而《广韵》虽非《切韵》,但由于没有改变《切韵》的音系,所以在完整的《切韵》重现之前,它就成了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材料。不仅如此,研究上古音和近代音也需要根据《广韵》上推下演,它是连接二者的重要桥梁。《广韵》现存的本子较多,目前较好的本子有周祖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