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ppt

格式:ppt   大小:2,504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ppt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1/31 文件大小:2.4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词牌名词题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世称“苏辛”。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词,作于他担任江西提点刑狱时。公元1129年,金兵侵扰江西,残杀百姓,使这一带遭受极大破坏。辛弃疾在江西任职期间,曾登过郁孤台,想起发生在这里的那场历史悲剧,抚时感事,情不能已,于是题写了这首词。写作背景郁孤台的下面有条清江水,江中注入多少远行人的眼泪?放眼朝西北望去就是长安,多么可爱的无数群山。青山遮拦不住,到底江水还是向东奔流而去!江上傍晚的景色愁杀了余,深山里听到欢叫的是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清江水行人泪水是清的,却充满了历史的血泪。(感慨、控诉)“多少行人泪”,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怜对京城汴梁失去感到惋惜及对北宋盛时的追念。东流去喻抗敌收复失地的决心不可阻挡愁余愁国破家亡,表达忧国忧民之情闻鹧鸪以鹧鸪的哀鸣,既表明报国志向,又表明了壮难酬的悲愤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地区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形象地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心情。下片即景抒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体察细腻,感受深刻,构思新颖,饶有诗意。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但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祖国分裂成南北两半,但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末尾两句以鹧鸪的悲鸣反映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这首词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善于通过具体景物烘托复杂的内心感受。暗示复杂的斗争形势,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含义深刻,耐人咀嚼。1、结构上曲折回环,可谓一波三折。“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句始,往后一波三折,这是登台的所见、所感。这一句为第一折,表示了主和派的愤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为第二折,抒发的是爱国志士和人民自始至终不能放弃恢复的强烈情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为第三折,反映的则是抗金不遂、恢复不成的深悲剧痛。前后三句处处言水,处处言山,照应却不重复,而是勾连往复,有曲折回环之美。艺术手法:2、熟练运用比兴手法,寄托寓意。全词写景中的暗喻,即“借水怨山”。“西北望长安”两句中以江水喻当时爱国志士与广大人民群众恢复中原的愿望和决心,以青山喻当时主和派的阻扰抗金。“青山遮不住”二句中,实际的意义是主和派何能压住爱国者恢复的强烈的意志呢?“山深闻鹧鸪”句中借鹧鸪“行不得也”的叫声,寄托对恢复中原之志屡屡受挫的担忧愤恨。所以通篇显著的比兴寄托手法,使该词从特殊显示一般,通过登山临水的形象,概括了当时的人民共同的愤慨和时代的大悲剧,因此感动了后世无数读者。1、题目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什么开篇从几百里路之外的“郁孤台”写起?李勉登台北望长安,表示心念朝廷;词人从郁孤台写起,下文又写“西北望长安”,也是为了表达怀念中原、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暗用典故。词中的长安应代指汴梁。2、既然李勉因嫌郁孤台名不雅,改名为“望阙台”,词人为什么还用“郁孤台”开篇?“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呈显出一座郁然孤立的高台。词人调动这三字开篇,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