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大葱病害.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葱病害.doc

上传人:小枷 2019/2/1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葱病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大葱萎缩病毒病症状症状分为花叶形和黄化形,以花叶形居多。花叶形首先在新叶基部出现淡黄绿色纺锤形花叶病纹,有时形成明显的条斑。严重时,斑纹和条斑布满叶面,叶片扁,凹凸不平。黄化形症状为全株黄化萎缩,分蘖多,片细。病因主要以桃蚜和玉米蚜为媒介,除大葱外,还浸染洋葱、韭菜、火葱等。春播大葱,主要在有翅蚜虫大量飞来的4一6月发病,而秋播大葱则在4-6月和9-11月发病。由病株带毒的蚜虫飞到苗床和定植后的田间浸染健株,经过15~20天的潜伏期后发病,植株越幼小越易染病。防治方法4—6月和9—11月高温干燥时期。正值有翅蚜虫大量发生期。苗床如果设在裸地,容易发生病害。病菌一旦植入本田,为害十分严重。分株大葱不经仔细筛选,也可能导致病害发生。播种前,应巡视葱地,发现病株,及时剔除。育苗期可以覆盖纱网,移栽时,要仔细选择无病苗。2大葱枯萎病症状常发生于青苗期至移植后15—60日期间。苗床病株呈立枯状,后期发病,茎盘侧部褐变,向一侧弯曲。移植后2-4周后,开始在本田发病。病株地上部的下叶弯曲、黄化、萎蔫,地下叶鞘侧部腐烂。纵向剖开,可见茎盘褐变。病因病原菌生成菌和大型及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病菌发育适温为25—28℃,也可在5~34℃之间发育。病原菌以厚垣抱子形态在土壤中存活,形成感染源,也可以经由种子传染。病原菌在茎盘附近死组织(枯死根)上增殖,侵入大葱内部。根际附近的腐烂部位,有刺足根螨两次繁殖。防治方法23~28℃高温下病害最为严重。沙质土壤、土壤PH值低的地块均容易发病。有苗床感染和大田感染品种间感病性有差异。应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种子和土壤要消毒,个可连作。用石灰将土壤pH值凋至65以上。育苗期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3大葱紫斑病症状叶片和花梗上出现椭圆形或纺锤形淡褐色小斑点。斑点扩大后,形成长3~5cm稍有凹陷的褐色至暗紫色病斑。病情发展后,呈黑色同心轮纹病斑,十成煤状霉层。病因孢子和菌丝残留在病株上形成侵染源,借助气流传播。孢子萌发芽管和孢子形成适温为24~27℃。防治方法高温多发病,尤其是梅雨期常有发生。脱肥时易发病,应加强肥水管理。病叶要及时剔除,烧毁或深埋。4大葱锈病症状主要在叶片和花梗上形成椭圆至纺锤形、隆起的小疮疱,中部呈桔色,周围为黄白色,有光泽。后期纵裂,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夏孢子)。随着病害进展,与病斑相邻处出现新的长椭圆形至纺锤形斑点。斑点隆起后纵向破裂,散出紫褐色粉末(冬孢子)。重症植株的叶片和花梗,呈麦秆色干枯。病因该病菌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形态附在病株上越冬,形成初侵染源。孢子借助气流传播,侵入大葱发病,形成夏孢子。夏孢子形成再侵染源,向周围植株蔓延。防治方法春播大葱在秋冬之间,秋播大葱在春季开花期至梅雨期等气温较低时期病害较多。气温在22~23℃以下的多雨时期及脱肥时亦常发病。要注意早期发现,早期防治,防止病害蔓延,切实加强肥水管理。5大葱霜霉病症状全株染病的越冬大葱,停止生长,株高降低;叶片加厚、黄变而弯曲。春秋阴雨连绵时,可形成白色霉层,黄变枯萎。再感染的大葱,叶片和花梗上出现黄白色长椭圆形大病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后变为绿色或暗紫色。严重时,病株呈淡黄色枯萎。该病斑上生出杂菌后,有时还形成黑绒状霉层。病因该病菌生成卵孢子和分生孢子。卵孢子在干枯的病叶组织内,而分生孢子在叶表面形成。病菌以卵孢子和菌丝形态附在叶片上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