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泛金银湖地区综合交通规划(精选).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泛金银湖地区综合交通规划(精选).doc

上传人:博大精深 2015/10/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泛金银湖地区综合交通规划(精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泛金银湖地区综合交通规划
时间:2009-04-29  来源:武汉市规划局  作者:武汉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项目概述
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建设决策的基础依据,也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协调交通与城市的关系,落实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整合交通系统资源,制定交通发展方案,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立足打造“百年东西湖”,东西湖区大力推进“汉口生态新城”建设,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泛金银湖地区作为东西湖区的东部地区,城市建设非常活跃,城市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这一发展进程,区域交通问题开始日益显现。开展“泛金银湖地区综合交通规划”,能够协调区域交通与城乡建设的关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发展战略,整合交通系统资源,指导区域交通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料收集与现状交通调查、交通需求预测分析和交通发展战略制定、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规划、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东方马城交通组织方案和近期道路交通建设规划。
2、研究重点

规划范围:,,主要任务是“建设与整合”。、四周向外各拓展一个完整功能组团的地区,南达红旗渠路,北抵府河,东临金桥大道,西至张柏公路,主要包括金银湖地区、常青花园、金银潭地区及汉口三环线以南部分区域。
研究范围:周边城市地区,主要任务是“衔接与联系”。主要包括主城汉口地区、东西湖区及市域汉口以北的滠口开发区及临空经济区等,保持区域交通的系统性、连接性。
本次规划年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为2012年,远期为2020年。
规划范围及区位图

(1)土地利用与人口就业现状
金银湖地区土地开发主要用于居住、休闲娱乐、商务办公和工业,现状有4万人。常青花园土地开发主要用于居住,现状有7万人。金银潭地区为待开发区,现状有4万人。
(2)居民出行特征
u 年龄分布:人口构成以中年为主,21-40岁年龄段比例为50%。
u 职业分布:以事业单位人员及公司职员为首,比例为37%-46%。
u 出行目的:以回家、上班和购物为主,比例分别为30%、25%和15%。
u 出行方式:金银湖与金银潭公交出行比例高达76%,常青花园出行方式主要为公交、小汽车、步行和自行车,比例分别为38%、15%、18%和18%。
u OD分布:常青花园、金银湖、金银潭地区与汉口主城区的联系最为紧密,比例分别占各组团出行比例的32%、59%和65%。
(3)道路网络现状
道路网络现状存在的问题有:
u 规划区域与汉口主城区联系通道过少,导致现有通道交通负荷过大;
u 各组团道路自成系统,但区域道路网缺乏整合,断头路多;
u 道路网功能不明确,结构不清晰;
u 重要节点衔接方式不合理;
u 道路空间景观、交通功能和城市布局缺乏协调统一。
(4)公共交通现状
现状规划区公共交通线路总数为17条,其中,金银湖、常青花园和金银潭公交线路数量分别为6条、9条及2条。现状公交存在的问题有:
u 公交线路分布不均衡,覆盖面不足;
u 缺乏联系金银湖、常青花园与金银潭三组团间及与吴家山的的公交线路;
u 公交运力不足、末端客流少、发车频率低且不准点,公交服务水平低;
u 没有按照城市化起步阶段、农业地区向城市功能区转变初期居民出行的特点和要求组织公共交通方式。
(5)道路交通运行现状
区域内部主要道路交通量相对较小,主要路口和路段交通服务水平均在B级及以上,交通运行状况良好。区域与主城联系通道交通负荷大。常青路沿线交通趋于饱和,高峰小时常青路段流量达5800辆/小时,常青路—长港路路口高峰小时流量达6950辆/小时,服务水平为E级。

综合考虑上位城市规划、交通战略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分析与泛金银湖地区发展情况相似的国内其它城市新区的交通特征,在交通预测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交通发展战略:
适应泛金银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用地布局调整的要求,加强区域道路网、轨道网、常规公交、静态交通、交通管理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满足公交与小汽车出行需求,构筑一个高效、低耗、安全、可靠、生态、多元的与地区发展进程相适应的、一体化和人性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交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交通战略目标:(1)5分钟到达高快速路或交通性干道的道路交通系统,机动车平均行程车速不低于30km/h;(2)5分钟进入公交服务区多方式衔接的高效公交系统,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3)公交与小汽车并重发展,公交出行比例超过35%,小汽车出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