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越剧小生和花旦.ppt

格式:ppt   大小:9,458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越剧小生和花旦.ppt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2/2 文件大小:9.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越剧小生和花旦.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越剧起源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民国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从此以后“越剧”一词便流传至今。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民国20年底开始,一些女演员如王杏花、陈苗仙、吕福珠以及“东安舞台”、“四季春班”等先后来沪,但仍为男女混合演出的形式。民国30年下半年,女子越剧的所有著名演员几乎都荟萃于上海。报纸评论称“上海的女子越剧风靡一时,到近来竟有凌驾一切之势”。而男班由于演员后继无人,最终被女班取代。越剧的发展史(一)1950年4月12日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国家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正式成立。此外,一批集体所有制的剧团如“芳华”、“云华”、“合作”、“少壮”等也很活跃,在出人出戏方面取得不少成果。(二)50~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越剧开始从上海走向全国。至60年代初,越剧已流布到二十多个省市,影响日益扩大。(三)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越剧受到严重的摧残。一批著名演员、创作人员和管理干部,受到迫害,越剧被迫停演。(四)十年动乱结束后,越剧得到复兴。1977年、1978年和1981年,上海越剧院相继创作演出了男女合演的《忠魂曲》、《三月春潮》、《鲁迅在广州》,塑造了现代史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历史伟人的形象。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解体的区级越剧团,也部分得到重建,恢复了艺术活动。(五)越剧在影响遍及全国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赢得盛誉。1955年夏,上海越剧院以中国越剧团的名义,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苏联演出;1959年、1961年上海越剧院分别赴越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3年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东渡日本演出《红楼梦》;1986年又去法国巴黎参加秋季艺术节演出;1989年5月上海越剧院一批艺术家到美国进行访问演出,都受到各国人民和华侨的热烈欢(六)80年代后期始,随着文化品类的丰富和观众欣赏口味的多样化发展,上海的越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剧界的有志之士正在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力争使上海越剧事业重新走向辉煌。唱念做打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念白。“打”则指的是武功,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流派40年代前期,袁雪芬演出《香妃》和范瑞娟演出《梁祝哀史》时,都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创造出柔美哀怨的“尺调腔”和“弦下腔”。后来这两种曲调发展成为越剧的主腔,并逐渐形成不同的流派。从70年代末开始,一些50~60年代已成名的演员如徐玉兰、王文娟、张云霞、吕瑞英、金采风、毕春芳等逐渐被观众承认已形成不同的流派。范派陆派竺派毕派尹派徐派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