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襄垣概况.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襄垣概况.docx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2/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襄垣概况.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历史沿革与地理概貌襄垣县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考证,早在二、三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修养生息。在禹时代,襄垣属冀州之域;到虞舜时,为并州之地;春秋时归属黎国;战国初,赵、韩、魏三家分晋,襄垣始属韩国,后归赵国,因而历史上有“古韩”之称。公元前260年,秦王龇攻赵,赵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今北关贵江沟),因城系赵襄子所筑,故名“襄垣”。1940年4月,襄垣县曾分设襄垣县和襄西县。1941年年辖区曾多次调整。1958年9月,襄垣县和沁县合并为襄沁县,后沁源又并入,称沁县,原襄垣称沁东。1959年9月又恢复襄垣县建制,隶属晋东南行署。1985年5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归长治市管辖。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地理坐标在东经112°42′—113°14′,北纬36°23′—36°44′之间。东以仙堂山、黄岩山与黎城分界;西以石磴山和沁县相连;南以五阳山、麓台山、磨盘山、五赞山分别与潞城、长治郊区、屯留接壤;北和武乡为邻。襄垣城位于长治市主城区北约50公里处,为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襄垣全境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山岭重叠,沟壑交错,地质复杂,属半山丘陵地区,平均海拔在1000公尺左右,属内陆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全县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为1160平方公里,折合174万亩。按地貌划分:%,%,%。襄垣盆地为境内最大盆地,南北长10公里,东西长宽8公里。魏灰山(下良镇井背村)海拔1725米,为境内最高山峰;合河口(北底乡石惰村)海拔800米,为境内最低点。县城平均海拔875米。襄垣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候气温8℃-9℃,四季分明。七、八、九月气温最高,℃,℃。十二月、一月、二月气温最低,平均为-℃,极端最低气温为-℃。年平均降雨量在550毫米左右,大部分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66天左右,最短118天,最长可达195天。襄垣属海河流域,地处浊漳河上游。浊漳河的三大干流———西源、南源、北源,分别从境内的贺家垴、南沟、吴北入境。西源、南源在古韩镇甘村汇合,至北底乡合河口与北源汇合,注入黎城。境内还有史水、郭水、郝水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数百条小溪,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全县共有水库14座,其中后湾水库为全县最大,是山西六大水库之一,-,总库容量9890万立方米。。二、行政区划与人口襄垣从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辖有六镇十四乡。六镇即:城关、王桥、夏店、侯堡、虎亭、西营。十四乡即:善福、北底、八里庄、原庄、九庄、南邯、榆林、上马、东岭、史北、王村、龙王堂、下良、强计。2001年撤乡并镇时,缩编为8镇3乡,即八里庄并入城关镇,更名为古韩镇;原庄乡并入王桥镇;南邯乡、九庄乡并入夏店镇;东岭乡并入虎亭镇;王村乡、史北乡、龙王堂乡合并,编为王村;下良乡、强计乡合并,编为下良镇;榆林乡并入上马乡。侯堡镇、西营镇、善福乡、北底乡原建制不动。襄垣现辖8镇3乡,323个行政村,1088个自然村,1463个村民小组。根据公安部门统计,2005年底总人口2470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151人,,全县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