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苏泗洪方言语音研究姓名:石绍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洪泽湖西畔,今隶属江苏省宿迁市。东与洪泽县、淮阴县水面毗连;西与安徽省泗县、五河县为邻,南与盱眙(xnyi)县、安徽嘉山县隔水相望:北与泗阳县、宿豫县、睢宁县接壤。地理座标为北纬32。58,~33。47’,东经117。54’~118。45’。全境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近75公里,,%。(参见图五、六)县内地形多样,西南和西部有零星残丘蛰伏于宽广的岗地上,北部为黄泛平原,南部和西部为岗地与平原相间排列的地形。总地势是西南、西部高,东南、南部低。境内主要河流有新汴河、老汴河、濉河、徐洪河、民便河等,都是西北向东南流入洪泽湖。最高点位于欧岗附近,。,全县共有8镇、18乡,两个省属农场,即:青阳镇、双沟镇、半城镇、金锁镇、归仁镇、界集镇、上塘镇、临淮镇,峰山乡、天岗湖乡、魏营乡、四河乡、车门乡、石集乡、大楼乡、重岗乡、梅花乡、西陈集乡、朱湖乡、曹庙乡、太平乡、陈圩乡、孙园乡、瑶沟乡、城头乡、龙集乡,五里江农场、洪泽农场。县城青阳镇(参见图四)。共有484个行政村、11个居民委员会,4760个村民小组,。其中有汉、回、蒙古、满等37个民族,%。,属徐,后因徐都迁入成为徐国的政治中心。秦时,置徐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临淮郡,徐为郡治。三国时期,属魏国下坯郡。刘宋武帝初年,仍称徐县,属淮陵郡。唐为徐城县,武则天长安四年(公元704年),析徐城县南境为临淮县,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泗州徙治临淮,泗州城始定名。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临淮郡。宋代,境地曾割让与金。元代,属淮南行省。明代,属泗州。清代,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泗州城淹没于水下,州治迁于虹城,原泗州称泗地,虹县称虹乡。中华民国元年,泗州改为泗县,属安徽省。1930年中共建立泗县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4月,泗洪县正式成立,属江淮区,1952年改隶安徽省宿县专区。1955年3月,泗洪县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管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仍隶属淮阴市。1996年8月,江苏省宿迁市成立,改隶宿迁市。翌蒸塑送查童亘童翌窒二泗洪方言研究概况泗洪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从建国后开始。五十年代末全国方言普查,由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N范学院等学校的语言学教研组具体负责,从1956年3月到1958年9月,对江苏省84个县市的方言进行了普查。材料汇编为《江苏省上海市方言概况》。这次调查在泗洪以县城青阳镇为调查点,普查内容以语音为重点。1982年冬到1983年春,南京大学鲍明炜、南京教育学院颜景常、江苏社会科学院姚政、淮阴师专周慎钦、王开扬、力量等进行江淮话、北方话在苏北的分界线调查。他们着重调查了中古入声字在苏北的读音变化情况。颜景常先生亲赴泗洪县青阳镇、龙集、金镇、乔庄、许庄、西陈集6个点,对344个常用入声字的读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表的相关论文有《江淮方言北沿的入声——兼论北方话入声消失的过程》(颜景常、鲍明炜)、《正向中原官话发展的泗洪方言》(颜景常)、《苏北江淮话与北方话的分界》(鲍明炜、颜景常)、《江淮方言的特点》(鲍明炜)。1994年《泗洪县志》出版,颜景常先生应邀编写了其中的方言篇。方言篇共分方言概况、词汇、语法和歇后语、谚语五个部分。篇幅虽然不长,但从宏观上反映了泗洪方言的主要特点。这些材料为本文写作提供了许多思考的线索。三调查过程笔者对泗洪方言的认识和分析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9年10月25日至11月20日,研究生课堂教学实习,笔者作主要发音人。另外,山东大学管理学院98级学生张新玲参与发音,她原籍江苏省泗洪县峰山乡。这次调查初步确定了声、韵、调,记录了《方言调查字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中3700多个单字音。第二阶段,2000年1月25日至2月10日,笔者利用寒假的机会对第一阶段的调查进行了仔细的核查校正。同时认真总结了新老差异、连读变调等语音问题。第三个阶段,2000年5月25日至6月16日,笔者赴各个乡镇,进行泗洪方言内部差异调查。选择例字215个,共调查了29个点的40多人。在选择差异调查的方言点时,仍然以重新规划前的乡、场、镇为主要对象,原则上一个乡(场、镇)作一个点。其中五里江农场离青阳镇只有3公里,语音和青阳镇无明显差异;洪泽农场是一个劳改农场,人口以外地犯人为主,因此这两个农场未作调查。另外增补了车门乡马公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