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一拳打破古来今——论吴昌硕题画诗(文学).pdf

格式:pdf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拳打破古来今——论吴昌硕题画诗(文学).pdf

上传人:bazhan333737 2015/10/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拳打破古来今——论吴昌硕题画诗(文学).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昌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一拳打破古来今--论吴昌硕题画诗
姓名:傅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段晓华
20120610
摘要吴昌硕被称为“晚清最后一位,也是现代最初的一位中国画大师”,且素有诗书画印“四绝��烙�T谒���嗄甑氖ǜ璐醋鞴�讨校�饣���扛叽�八百余首,占其诗歌总量的三分之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吴昌硕题画诗是其创作经验、艺术理论的主要载体,蕴含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同时也是其人生阅历、情感思想的真实记录,从侧面反映清末诗坛风气、诗学潮流,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本文以《吴昌硕题画诗笺评》收录的八百一十四首诗作为基础资料,辅以《缶庐集》和《吴昌硕谈艺录》等文献著作;不仅在体裁和题材方面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横向比较了吴昌硕题画诗,还将其与历代名家题画诗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纵向比较,力图准确总结吴昌硕诗作特色,深入挖掘其艺术内涵,客观评价其历史地位;并结合晚清韵社会背景与诗坛流派,论述了吴昌硕题画诗创作的背景及源流,探讨了吴昌硕题画诗的艺术特征,研究了吴昌硕题画诗三大“符号”的涵义。关键词:吴昌硕;题画诗;源流;艺术特征;符号
;������������������������甒���保�盬�������”����������������疭���篧������籔������������������,�������甀�����琽��������.���琣�����,������”�������”,”��������瓹��������琤����,���猣���,�������,�������.����、析廿��������������籓���籄����
绪论同艺术领域的诗歌与绘画便成为了文人创作的“双胞胎�!!岸�乱允�S�人十分棘手——“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画意之诗为诗,诗必“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古来今”本是吴昌硕用以赞美虚谷禅师画作隽雅古朴、独具匠心的题诗,但在细细品味吴昌硕的画与诗后,我们可发现将这两句话置于吴昌硕自身也十分贴切。尽管苏轼“诗画一律”的美学理论一经提出,在世人纷纷附议中,分属不声画,画为无声诗。盖诗者心声,画者心画,二者同体也”④,“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冢坏�舛浴八ò��在创作中的隔阂却也令不妙”③。诗与画的关系处理,一直非常微妙与纠结。吴昌硕,这位具有画家、文人双重身份的艺术家,之所以能“一拳打破古来今”,被人成为“晚清最后一位,也是现代最初的一位中国画大师�伲�芄丶�囊坏悖�且蛭K�蚱屏苏飧龈艉遥�而使作品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主要是因为诗是流动的艺术,这种流动是借由意象的叠加体现的;而绘画虽然能实现多个意象的组合,但却无法将这些意象加以叠加。意象叠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通过动词实现的意象叠加。“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峭跷�豆�慊�隆分械拿�洌�巧剿�ǖ姆侗尽�其中“泉”、“危石”、“日色”、“青松”这些都是常见的意象,是可画的;但点睛之处就在于连接四个意象的两个动词“咽�ⅰ袄洹��U飧隽�拥墓�瘫闶俏锘�的过程,也是就通过拟人、通感等表现手法,将静物赋予了人文色彩,变“不通”为“通��簿康闹皇恰靶嘶嵘竦�。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山水诗中相同的意象往往体现的是不同的情感。同理还有宋之问的“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夺陨绞�仁萄纭�;萧悫的“野禽喧曙色,山树动秋声”�毒�剿隆�等等。二、通过景物铺排实现的意象叠加。如江昱“纸窗竹屋闲听雨,人与梅④《蜗庐发现——中国近现代之美》,日中艺术研究所出版,第�页。。杨维桢:《无声诗意序》,《东维子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孜渲伲骸抖�戮邮抗质�场罚�蹲诓��肪硪唬�脑ǜ笏目馊�椋�虾9偶�霭嫔纾���臧妗��裴罚骸队氚�辖椤罚�独胚�募�肪砣��脑ǜ笏目馊�椋�虾9偶�霭嫔纾���臧妗��
其次,色彩的叠加能够轻松再现时间的到化过程——“霜黄碧梧白鹤栖”��字并非形容词,而是作为使义动词与“碧『,字叠加,意为“使碧梧变黄��⒂�孝臧《鹧鸪天》�蛔髡咄ü�ú始却锏剿径哉坦ふ�滞怀隽宋锵蟮淖陨硖氐恪�甫《暮归》�ň渲校�淙弧盎啤薄ⅰ氨獭��撅蚨际敲栊次嗤┑难丈ǎ�ù舜Φ摹盎啤��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世人熟知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在末尾,造成意境的延伸,如“更休提,烟外斜阳,柳外长堤’’��怠陡哐籼ā�;先是随着飞鸿的身影实现了地点的转换,而如果读者再加以想象,“白草红叶黄花�凇扒嗌铰趟�之间也可实现时间的变化,这三句话看似只是景物的简单的功能:首先是在对偶中的使用——“烛花红换人间世,山色青回梦里家�朱过去的“碧�捶闯南衷诘摹盎啤保�竦缬熬低芬谎�瓜纸裎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