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传统文化师德教育论文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师德教育论文,欢迎来参考! 一、高职院校思想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校园文化的冲突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创建体现高职学院特色的文化。由于原有的中专文化长期以来已经渗透在教师思想观念中,难以短时间内进一步更新。原有中专校校园文化底蕴本来就薄弱,教师的文化素质短时间难以得到迅速提高。新成立的高职院校还很难形成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将不同院校的教师的思想文化统一起来。(二)教师队伍思想涣散每位教师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不同的做事方式,隐含在教师的思想中,导致校园内形成小范围的不同的派别及交际圈。一方面是老教师拥有高职称、高待遇、高地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一方面是青年教师在教学第一线任务繁重,却待遇偏低,晋升困难,地位低下,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较低。面对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思想影响,教师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普遍存在无私奉献精神的缺失,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三)学院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有些高职院校一味迎合教育教学评估,急于跻身省级或国家级示范性院校,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对精神文化建设重视度不够。“合格学校主要看条件建设,良好学校主要看制度或机制建设,优秀学校主要看文化建设”[2],高职院校的文化品位直接影响和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视野和境界,制约着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的方向和质量标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职院校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二、高职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和”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能够整合教师思想。“和”的精神是以承认原有各中专学校校园文化的差异性为前提的,而“同”则是为共同目标消除差别,整齐划一,显示了一种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高职院校必须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统一,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作为教师要以和为贵,行为有度,进退有矩,节制自己的欲望,当利益冲突时以大局为重,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上级不盲目附和,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不同的人和睦相处,面对分配不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以和为贵,以尊重、包容的态度对待,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上下同心,使学院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仁爱高职院校教师应当有一种“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道德观。“仁”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作为教师,唯有从爱人出发,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才能与学生达到“人恒爱之”的和谐关系。高职院校的学生渴望被别人理解,自尊心表现得非常强烈,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和爱,会唤醒自信,调动潜能,影响一生。所以,教师的“仁爱”对高职生更为重要,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种仁爱精神推而广之是一种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教师更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齐家、治天下。”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理想追求。整个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