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2021年传统文化和师德建设《传统文化和师德新论》讲座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传统文化和师德建设《传统文化和师德新论》讲座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2/2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传统文化和师德建设《传统文化和师德新论》讲座心得体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统文化和师德建设《传统文化和师德新论》讲座心得体会

  xx年12月5日,我有幸参与了xx市“十二五”第一批骨干老师培训。并聆听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书记、副馆长马晓雄老师有关《传统文化和师德新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佛更要金装》的专题汇报。深受启发,受益匪浅。马晓雄老师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及深刻的理论论述,给了我很多指导、引领和启发,使我深入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马老师从目前传统文化现象谈起。并从以下切入点进行详尽分析:。所以务必须实现从培养劳动者、建设者到培养面向当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转身;、自我提升,提倡依靠岗位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最大化;3. 尊重、关爱老师而非强化约束和控制。。“师道尊严”而非销蚀和诋毁“师道尊严”。。
  马老师的汇报中,着重强调的六个方面的问题,目标是要讨教师要认真把握当代教育的基础特点。要认清人的发展关键,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努力使“个性化教育”要成为当代教育的关键理念,并经过学生教育之成功重塑“本身师德建设和师道尊严”。马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同身受。现从下列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从传统文化中认清目前教育的弊端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采取小班化,部分化教育,并在教育中重视学生个性和发明性培养。比如孔子在教育两个不一样学生时针对同一问题给出的不一样答案,不但说明个性培养之主要,更强调了学生的发明性思维发展。而在反思现行教育的时候,我们发觉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经常“高分低能”,作文千篇一律,缺乏发明性。她们甚至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规格统一的产品,缺乏自己独特的个性。究其原因,是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被引进到教育中,学校成了“智慧的工场”,而学生则成了批量生产、规格统一的标准件,老师则成了机械操作的教书匠。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我们长久“以知识和分数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高考指挥棒”有直接关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过分重视知识的主要性而忽略了发明精神的培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上课老师讲知识,下课学生背知识,考试考知识。中国现在通行的“排名次”方法正是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异的表现。其实,大量现实现象表明,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学生”。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不一样,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不过她努力了,也确实进步了,或是她在其它方面有了发展,这么的学生应该算好学生(即使她对老师本人的教学评价确实没有好处)。我们只能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全方面完美(根本不可能)。
  所以,作为老师,务必应该成为教育智者,教育的行家里手。切不可在教育中出现“病人不吃药,非病者反就医”之乱象。我们应该在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个性和发明性。
  二、和时俱进,实事求是,正确定识“师道自悟和师道尊严”
  马老师在汇报中指出:目前的教育首先